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 徐徐渐进(2)(2 / 44)

在本质上,跟数年之前,征江南中产富户入凤阳,征天下三万富户入京师是一个道理。

地方上不让你有钱,钱就在中枢,就在皇帝的库房之中。至于老百姓,你们种地吃饭就行了,自给自足也没有花钱的地方。让买卖的,用朝廷的贯钞。朝廷也可以用贯钞,换取你们手中的金银铜钱。你不给,就是犯法。

“开倒车呀!”

李景隆心中再叹,“老百姓又不傻,谁听你的?”

可是他也从中看到了一个契机,一旦真的禁止军民使用铜钱,那么他早些年藏在甘肃的造钱作坊,不就有了大用处?

朝廷禁止了铜钱,他的肃镇也可以通过贯钞,几乎零成本的囤积大量的军需物资,以便应对未来之战?

然后他继续往下看,又是眉头紧蹙。

“帝欲,除官商之外,禁私人通商海外,禁私人通往海外!”

“朱标在世时提出的河海大工,被全盘否定了!”

李景隆不住摇头,心中暗道。

那一年他和朱标微服西北,朱标英气勃发,他李景隆少年意气。两人在运河船上,谈及对内开拓运河,以振内陆民生。设置海关,既为国库开源,又能使沿海贫瘠之地,百姓多份生计。允许私人贸易,更是能让百姓从贫瘠的土地上抽身,能好好的活着。

那时的他们,多么意气风发?

河海大工,百年大计!

现在老朱除了指定的官商之外,不许私人出海,带来的恶果就是沿海地区,走私会更加的猖獗,活不下的百姓要么化身盗匪在海上劫掠船只,要么结队出海,客居番邦。

“禁海,估计还是东宫那些江南清流撺掇皇太孙跟皇上说的!”

“因为他们的身后就是官商豪族,自然要把海贸这个聚宝盆抓在手中。”

“而且是没有任何代价,不费吹灰之力,不用出成本的抓在手中!”

李景隆心中又道,“大明朝,还是要走历史的老路!”

密信之上还有一行字,“云南越州土司阿资,有叛乱之迹”

~

“老歪叔!”

李景隆再次把手中的密信点燃,看着化为灰烬。

李老歪无声进来,肃立门口。

“通知哈密卫外边的西番闹一闹!”

李景隆低声道,“让帖木儿国那边也跟着闹一番动作出来嗯,让些截杀商队,骚扰边关的事出来”

“是!”

李老歪答应一声,转身就走。

云南即将有战事,那么作为西北边陲的甘肃,也不能太闲着。

而且李景隆也要借此机会,整顿肃镇兵马。

养了那么多的人,是时侯拉出来,让他们出力了。自已也能好好的辨认一番,谁能打,谁跟他是一条心!

b

李景隆苦笑,“这老头,疯了吗?”

大明朝表面上实行的是贯钞,可那玩意擦屁股都嫌硬,从没有真正的落实过。

尤其是在南方,两浙之民重钱轻钞。民间百姓压根就不用朝廷的贯钞,买卖交易都是铜钱,还就认铜钱。这使得福建,两广,江西等省,也跟两浙一样,拿贯钞当摆设。--≈gt;≈gt;

若是硬要用贯钞交易,物价比铜钱要高出好几成来。

这几年大明朝在休养生息之下,渐渐恢复了几分元气。朝廷中枢也好,地方官也好,对于民间到底是用贯钞还是铜钱,还是银子,都持不管不问的态度。

怎么现在,老朱突然要禁用铜钱了?

“帝对户部尚书郁辛曰,民心刁诈。重钱轻钞,使得朝廷贯钞折损”

“呵!”

再往下看了几眼,李景隆不禁冷笑。

“这老头是真疯了!”

“为了他孙子的太平江山,他真是什么都能干出来了!”

禁止铜钱,专用朝廷的贯钞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以天下之力,藏富于京师。

在本质上,跟数年之前,征江南中产富户入凤阳,征天下三万富户入京师是一个道理。

地方上不让你有钱,钱就在中枢,就在皇帝的库房之中。至于老百姓,你们种地吃饭就行了,自给自足也没有花钱的地方。让买卖的,用朝廷的贯钞。朝廷也可以用贯钞,换取你们手中的金银铜钱。你不给,就是犯法。

“开倒车呀!”

李景隆心中再叹,“老百姓又不傻,谁听你的?”

可是他也从中看到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