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五六章:月亮的孩子 h .(2 / 3)

加入书签

时候回味着,也觉得专业写稿人的文字功底确实不同。

“关于音乐创作,我的话,更多呈现一种私人化。”孟熹佑坐在后采的沙发上,氛围惬意轻松,只有采访的记者和她自己,她倒也没有多拘束,懒洋洋的喝了一口杂志方准备的果汁,“就像影视概念中的私人影像,我更乐意涉及‘我’这个话题,或是更为私人的大众话题。”

“熹佑的音乐理念中不会有虚构的东西吗?一些幻想或是一些遐想?”

孟熹佑再次摇了摇头,“我希望自己尽量可以保持创作中的‘本我’。”

“弗洛伊德吗?”

“yep!hiphop的核心之一便是保持真实,但也不是绝对的写实主义。”

“我们都知道熹佑不仅是歌手、音乐制作人、演员,甚至还是一名服装设计师,自己的品牌nnenaufgang已经创建了大概一年了,我比较好奇为什么起了这么少见的名字,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nnenaufgang是德语的日出,是个让人感觉很有希望的词语嘛。我的名字siegrid,是dada起的,最早起源于北欧,比较出名、或者说公认的意义是美丽的胜利和最被喜爱的人,其实还有一个比较小众的意思是日出日落,算是一种呼应吧?”

“设计理念嘛,我和我的好友june共同主理这个服装厂牌,我们是大学同学,和我的音乐理念雷同,更多的想做一些‘我’相关的服装,就像有些潮牌会显得过于繁琐,而有些又显得不够庄重,我们想设计一款不论放在街头还是婚礼,都恰到好处的衣服,只是把‘轻正式’这个理念加入进了‘街头’和‘潮流’中,更多的突出服装风格,而非性别风格。”

“所以nnenaufgang有许多算是轻正装,比如很有设计感的西装外套,或是一些中山装设计。”说着她还拿出了几张打印好的图片,看来是提前做好了调查。

这次采访可以说相当顺利,主持人不论专业度还是风格化都做的非常不错。孟熹佑觉得回国后的工作都还算不错,没有什么让她觉得很难以接受的事情,听琼说她这次杂志售卖后,服装销售额涨了百分之一百二十,其中百分之九十左右都是中国的订单,不过这些都是下半年的事情,现在的孟熹佑尚且疲于应对生身父亲的刁难。

到了约定的周六,孟熹佑与李信恩和在中国新招聘来的助理约定好,晚上大概21:30来接她。

看着新加上的微信页面,是父亲的微信,发给她的定位,是北京西城区一处社区,孟熹佑记得这个名字,毕竟这套房子去交首付钱时她也在场的。

没想到房子都建好可以住了,甚至来说这小区都算不上新了。

孟熹佑乘上电梯到4楼,看了眼门牌号后敲了敲门。

“姐姐你来了!!!”开门的小男孩孟熹佑没见过,但是昨日看父亲朋友圈时,偶有刷到这张脸。与她小时候有叁四分相似,根本不用想都知道他是谁。

“你好。”孟熹佑先将李信恩替她买来的礼品提到屋子里,小孩子她也有带礼物,是3月份乐高刚上线的未来骑士团系列的移动要塞,“这是你的玩具。”

“啊、佑佑来啦?”女人身材高挑,看起来有一米七的样子,她的皮肤不算白皙,身材也并未十分瘦削,远远打量一眼,孟熹佑觉得她要比她父亲还要高大,她是和妈妈截然不同的女人。

“您好,这是买来的一些礼物,今晚麻烦您了。”孟熹佑礼貌的对她微微鞠躬,她知道的,这个家庭的打理多数还是依靠对方,她既不想太亲密,也不想太冷淡,她只是公事公办的来吃顿饭,上次和父亲的聚餐,也仅仅只有他们父女二人。这次是继2009年西雅图一别后和法律关系上的继母的再一次见面。

“哪里的话。”女人也客套着,进厨房给孟熹佑端来一早就切好的果盘和罐装的饮料,“这都是你弟弟爱吃的,也不知道你喜不喜欢,你要有什么喜欢的你说,你爸爸现在应该还在路上,让他到小区门口的水果店——”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孟熹佑打断了。

“不用了,已经够了。”

孟熹佑坐在沙发上,果盘里菠萝、西瓜、苹果和哈密瓜被切成了整齐的小块,孟熹佑瞥了眼后,便坐着玩起了手机。

小孩似乎对她很是好奇,他从来没见过这个姐姐,他第一次见她还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我是歌手》,爸爸说这是他姐姐,他原来还有一个像公主的姐姐啊。他一会儿问了东,一会儿又说了西,来来回回的,说了好些话。

“爸爸妈妈休班带我去了青岛、天津、大连,我还去过蒙古,你去过没有?”他话很多,说起自己游玩的经历络绎不绝,“爸爸平时还带我去学钢琴。”

钢琴啊……孟熹佑一时有些失神。孟熹佑发现他的性格与小时候的自己大不相同,他是被太阳的爱与温暖包围着成长的,而自己只是感受了几分日光,偷偷的享受了一番,便以为那时她的东西了。

很难过倒也谈不上了,毕竟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与其说是原谅了、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