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差。】
太平公主心脏狂跳!
她没想到秦念会以她为首选!
骄奢……
她能改,她可以立即就改!
她过于似母,此前若不骄奢,陛下岂能容她?
………
秦念认为太平公主强于李显李旦的理由很充分:
她起初给武皇送面首,巩固自身地位,从而获得部分权力。
在该倒向李显时果断参与诛杀二张兄弟,得到李显的信任,受封“镇国太平公主”。
等到李显死后,太平公主又参与李隆基诛杀韦后的行动,拥立李旦复位,此后“军国大政,事必参决”。
可以说每一步都很惊险却步步不错。
李旦一朝,“其时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
史书记载李旦禅让的原因,是术士说天象不祥,皇太子应当天子。
于是李旦就决定“传德避灾”。
这个理由着实有点离谱,秦念怀疑李旦禅让却不交出全部权力,是因为李隆基在与太平公主的争权中已经处于下风。
按《旧唐书》的记载,太平公主甚至渗透禁军,李隆基即位之后,左右羽林军将军要与她同谋作乱。
李旦想在妹妹和儿子之间寻求平衡,并借两人内斗稳固自己的权势。
却没想到将皇位让给李隆基后,李隆基就能以皇帝的名义带人诛杀依附太平公主的禁军将领与重臣,而被剪除党羽的太平公主只能自尽。
太平公主一死,李旦这个太上皇就归政于皇帝,显然是平衡术玩崩了。
从能力上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是同一档次,而李显李旦远远比不上他俩。
至于为什么觉得太平公主比李隆基更适合当储君——
只要不整出安史之乱,她就比李隆基合适。
【李治:太平公主?】
【秦念:你和武曌的次女,生年不可考,不确定你现在的时期是否已经出生。】
【李治:已出生!】
李治自是喜悦。
“有能力有魄力”,这个评价已经足够高。
太平……好名字。
幼女尚未起名,以后就称为太平吧。
“以太平为储君,可好?”李治询问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