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话事人 第213节(1 / 3)

每隔若干年,等欠税积累多到不可能被追缴回来的时候,朝廷往往就被迫无奈的豁免一次。

赵志皋并不是不通政务的小白,经过林泰来提醒后,很专业的抬头问道:

“上次朝廷豁免苏州府欠税是什么时候?”

林泰来答道:“万历三年时,江南巡抚与户部因为苏州府欠税问题,发生了激烈争吵。

当时相国张江陵为平息事端,做主豁免了苏州府历年所有欠税。”

赵志皋若有所思的说:“万历三年距今已经十年,如此说来也该再豁免一次了。”

林泰来说:“这十年间,苏州府怕不又是欠税几百万石了。

朝廷也清楚,这些欠税已经根本不可能追缴回来了,但若一直拖欠着不管,又会影响朝廷威信。

所以最佳的办法,就是由朝廷按照惯例,主动下诏豁免苏州府那几百万欠税,还能保全朝廷颜面,落一个善政名声。

而且赵公别忘了,如今内阁里面有两个苏州人,其中一个还是首辅。

所以说老大人这时候出任巡抚,就等于是站在了风口上,有一次奏请豁免欠税的机会,先以此安抚民心并不难。

然后再把济农仓拿到手,调动济农仓存粮来弥补一部分缺口,忽悠一下民众还是很容易的……”

越想越觉得有戏,赵志皋不禁睁大了老眼,不可思议的看林泰来,就像是看怪物。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人,家世也只是普通农户出身,怎么做到对朝廷运行机制了如指掌的?

一般普通人谁能这么清晰的回忆起万历三年的豁免,然后又敏锐的意识到,如今十年又是一个周期?

第二百一十九章 迷惑的反差

还在路上的时候,赵志皋和林泰来就收到了消息,临淮侯李言恭被罢去南京守备大臣职务,勒令在家闲住。

没有了实际职务,李言恭父子就只是个毫无权力的闲散侯爵家庭了。

当代魏国公徐邦瑞也如愿以偿,当上了南京守备大臣。

然后洞庭西山席家八户、木渎沈家一户被杖一百、流放三千里,家产抄没,南京刑部右侍郎王世贞亲自判的。

从此洞庭商帮巨头席家遭受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整个家族没剩下几户能打的了,家族财产绝大多数充公,一下子从顶尖巨商坠落成底层。

据说王世贞判完了后,再次病倒,直接又病休走人回老家太仓了。

但是与席家合谋,同样参与攻打木渎港的虎丘徐家赘婿范允临,却没有被判重刑。

且不说徐家与申家的传统关系,就说范允临的岳父徐泰时那也是申首辅的密友。

最后范允临只是被当成不明真相、被裹挟的从犯,被永久性革除秀才功名,杖刑八十,罚银一千两。

持续三个多月的缠斗,终于有了最终结局。

这些纷纷扰扰的事情,都已经成了过去式,林大官人现在要向前看。

这日,苏州城所有能上台面的官员再次全体出动,站在枫桥外的河岸边。

与三个多月前韦巡抚驾临苏州城时的场景相比,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还要更隆重三分。

因为这次同样也是巡抚驾临苏州城,而且还是新巡抚上任。

更别说最近发生了这么大的风波,各级官员必须小心对待。

临近午时的时候,终于看到了打着巡抚牌号的大座船。

等座船靠岸,赵巡抚从船舱里出来,岸上的官员、士绅、里老代表一起对赵巡抚行礼。

随后听到船上有人高声道:“免礼!”

很多人只觉得这声音非常耳熟,便下意识抬头向船头上看去。

却见就在刚才岸上众人低头行礼的时候,那个全苏州城都知道的武解元已经站在了巡抚面前。

原来敬爱的林大官人跟随着新巡抚,回到了忠于他的苏州城!

“免礼”两个字,也是从林解元嘴里喊出来的。

有那么一瞬间,岸上众人也不知道是给巡抚行礼,还是给林解元行礼。

一众官民不禁瞠目结舌,里才会发生的事情居然能出现在现实里。

也不知道新巡抚到底被灌了什么迷魂汤,竟会如此放纵林泰来!

这是因为赵志皋这个新巡抚对于苏州事务本身毫无兴趣,也没有兴趣在苏州树立什么形象。

他只想着让林泰来帮自己完成政绩,然后去冲击三品侍郎。

除此以外,一切都不在乎。只要林泰来能把该办的事办了,该帮的忙帮了。

一些对林解元有敌意的官员虽然心里不爽,但也敢怒不敢言。

随后林解元和赵巡抚上了岸,与前来迎接的各方代表见面寒暄。

按道理说,第一个与巡抚寒暄的人,应该是政治地位最高的朱知府。

但林解元却朝着人群挥了挥手,先将申二爷招呼了过来。

然后对赵巡抚介绍道:“此乃我们更新社盟主申季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