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重燃2oo3 第6o1节(2 / 2)

也就是说,公立大学培养一个学生,每年要赔本12万元,本科四年至少赔本48万元。

当然,最后这个缺口,是国家来补。

实在没办法了,依然是财政来兜底,总不至于让大学破产对吧。

所以,学校紧吧紧吧的,日子能过下去,无非是现金的时间差异,多挪西凑的,问题不大。

哪个月紧张了,给不出工资了,校长去部里、省里哭哭穷完事。

但这一切,发生在扩招时代,则……

非常魔幻了。

许多高校为了满足并校和扩招的需求,不仅背上了巨额的债务负担,同时也挤占了学校的日常运行经费和科研经费。

毕竟,银行的贷款,利息可是按月支付的,虽然利率低,但也是实打实的现金现过现支出。

与此同时,高校教学科研实验材料、配件、设备维修、维护等费用不断增加,学校日常运行费用持续攀升,生均教育经费拨款增长却相对滞后,学校维持正常运转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国家也不富裕,要用钱的地方多的去了。

所以,在华亭,实际时点上的生均现金缺口已达314145元。

这对学校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亏损,是现金净额的亏损。

就像企业一般,学校对一些事情,也可以挂往来账,比如基建,延迟结算,尾款拖个几年是常事。

工程人最不愿意的,就是接学校的活。

买实验材料、设备维修维护等等,这是得掏现金现过现的。

特别是世纪初,大量设备、材料是需要进口的。

设备紧俏的年代,打白条,国内好使,国外可不惯这事。

这就是为啥炎黄集团提出来的联合培养企业掏钱,让常务副校长吴有福眼神都变了的原因。

这种模式进来的钱,用财务报表来解释,是经营性收入,可以支付一切成本支出,而不是受限极多的营业外收入。

理论上,它不存在任何支付的限制。

哪怕炎黄集团给出来的钱很少,甚至只对他们所需求的专业进行补贴,都是学校所愿意的。

聚沙成塔,蚊子腿再小它也是肉。

而且……

这个金额是可以谈的,按照炎黄集团提出来的方案,学校完全可以将这部分专业的专业课成本给转嫁出去。

且,实训,是对学校的就业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毕竟,老师爱看大学生们那些清澈的眼神,企业可不愿意。

他们需要的是,来之能战的牲口。

学校没有拒绝的理由。

只是需要一个好看的吃相。

宋儒华的一番论述后,卿云又打开了麦克风,接过了话题,“在我看来,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有两大好处。

第一,这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学校实现了开门办学,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和学科前沿,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企业培养一批热爱企业的精英队伍,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学生能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培育团队精神,增强竞争力,拓宽了发展空间。

第二,这是大学扩招的时代大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创新,以定向模式与企业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对高等院校尤其是应用型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重新定位。”

说罢,卿云静静的坐在那里,微笑的看着对面校领导的神色变化。

老子话都给你们递到嘴边了,连你们需要写的报告的立意都说出来了,要是还不接住,那就是你们的水平问题了。

什么两财一贸、其他外国语,都是唬人的,他和宋儒华根本就没联系过。

但要是华亭外国语接不住或者矫情想再捞点,他也不介意换学校。

他的钱,不是钱咩?

西南财大和西蜀外国语,牌子上差是差了点,但西财好歹也是211,也是著名财经院校;西蜀外国语也是四大外语院校之一,在世纪初高校合并浪潮的时点,在就业、口碑、资金的多重支持下,像蜀大、之江大学、鹏城大学一般翻身也不是完全办不到的事情。

这年代,就业才是硬道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