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士玉坐在文绮楼里唉声叹气,她想帮忙,可她和颜士珍已经分属两人,各自有各自要追随的对象,不可能和以前一样,在这种事情上互相帮助。
李暮歌如果掺和到此次党争之战中,以后就再也离不开大公主了,她会成为实打实的大公主党,正式参战。
李暮歌如果没有野心,或许她就真择一人为主,老老实实跟对方走到最后了,问题是,她有野心,并且野心不小。
李暮歌说道:“太子这一招确实聪明,之前没听说他在钦天监还有人,看来之前在大街小巷里穿梭的和尚道士,全是他的手笔。”
太子在东宫憋了两天,说是养病,实则是一刻没有闲着。
谁说古人傻的,古人可太聪明了,李暮歌用伶人来炒作,太子就直接用和尚道士来挑动民众在迷信上的那一根敏|感的神经。
颜士玉哼了一声,心中烦躁,难道这次大公主真的要栽了?
她不忿开口,“从来没有听说过,这荧惑守心的异像,还能针对公主。先帝在时,钦天监不是说,异像是针对先帝吗?”
李暮歌淡淡看了她一眼,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温热的奶茶,笑道:“钦天监监正的那张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天上的异像究竟代表什么,他总能从经史子集里寻到合适的解释,毕竟先贤们吝啬笔墨,往往只在竹简上记录下只言片语,个字,如何解读全靠后人自己领悟。”
李暮歌自己就是学文学的,她要背很多书,赏析很多文章,她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好,文学的美好,在于朦朦胧胧的表象。
文学不会用既定的公式,严谨的语句去形容任何一种事物,它给予人们天马行空的权力,同时,也给了人们随意猜测的自由。
没有拘束,无限自由。
颜士玉听着李暮歌的话,眼睛亮了亮,“那是不是说,不光钦天监能解读,旁人也能解读?”
李暮歌微微颔首,“祸水东引确实是个好法子,但引给谁,如何自圆其说,需得好好想想。”
颜士玉低下头沉思,想了一会儿想不通,干脆不想了,反正破局的法子就摆在这儿,真正要头疼的是大公主和大公主的人,不是她。
李暮歌能想到的办法,颜士珍自然也能想到,她此刻就将方法告知了大公主,大公主身边亦有研究天象的人才,想要找出一套自圆其说的说辞来,并不困难。
困难在于,皇帝信不信。
像是这种借用天象展开的政治斗争,很多时候赌得就是皇帝的信任,皇帝若是相信天象,那被天象指定的人无论如何挣扎,依旧逃不过大败的结局。
皇帝如果不相信天象,一句子虚乌有之事,就能瞬间平息所有斗争。
一切全看皇帝的想法。
皇帝是怎么想得呢?
大公主守着残灯,手边放着一本《天官书》,上头详细记载着各种星象,一行行一列列,看得人眼花缭乱。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太子别的书不一定读懂了,这《周易》倒是精通。”
大公主合上手上的书,闭目靠在身后的靠背上,烛光明灭间,难以看见她眉心藏着的忧虑烦躁。
颜士珍低头看书,她看得是钦天监放在史馆中的记录,上头描写了自大庄建国以来,钦天监上奏君王的各种谶言,其中不乏骇人听闻之语。
一一对比就会发现,不少寓意不祥的天象都被钦天监“化解”了。
“殿下,更深露重,小心着了寒气。”
大驸马从外头走进来,为大公主披上了披风,大公主没有动弹,任由他伺候着。
随后大驸马走到大公主身侧,伸手为大公主按压额头的穴位,让她舒服了不少。
颜士珍抬头,拿着手中的书,走到大公主跟前,低头同大驸马道:“驸马,可否让让?”
大驸马抬头,与颜士珍对视一眼,明明只是平静的一个对视,却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挑衅意味。
在大公主睁眼前,大驸马低下头,起身到了一旁坐着,将距离大公主最近的位子让了出来。
颜士珍从容坐下,两人都很平静,好像一切都很自然。
大公主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颜士珍低声同大公主谈论,该如何将太子的招数挡回去,又该怎么彻底解决此事。
大驸马在旁边安静听着,全程没有说过话,等颜士珍受不住熬夜,不得不离开后,他才开口。
“殿下,颜三娘子的法子很好,只是这人选有待商议,选荣阳公主恐怕不太合适。”
没错,颜士珍提供的祸水东引人选是荣阳公主,荣阳公主性情暴躁,与太子以往常有冲突,而且她身后有西北军,兵权在手,荣阳公主确实有推翻太子的武力。
硬要说的话,确实能说得通。
可大驸马觉得,选择荣阳,皇帝不会同意。
大驸马见大公主侧耳倾听,便接着说道:“天象如何说明,全看父皇的想法,父皇一向娇宠荣阳,对贵妃更是恩宠有加,贵妃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