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山神的六零快乐生活 第21节(2 / 3)

知青?”

苗庆红一扭头就看到个面善的老太太在同自己说话,那老太太手里还编着筐!

编着他们盘算要买的筐!

正愁不知道去哪儿找人买筐呢!

要是能通过买这面善老太太的筐搭上关系,说不定在这村子里插队的时候也会轻松一些。

“大娘!我们是新来的知青!看您这么面善,我们能不能进来同您打听点事儿?”

宋老太是个健谈的,她招手就把这四个知青喊了进来,还搬了小板凳让这四个知青坐,说,“你们想打听什么事儿?大娘我就是在这边生这边长的,几十年都在林场村。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就尽管问,大娘保准不和你们藏着掖着。”

苗庆红伸手一指宋老太手中编了一半的筐,说,“婶子,我们想找您买几个筐,您看成不?”

宋老太心里一喜,正愁家里攒了好多年的筐都没卖出去呢,这些知青们要,她可以给算便宜点!

反正放着也是放着!

“这有啥不行的?大娘家里的新筐可不少,什么式样的都有。不瞒你们说,国家不让摆摊前,你叔的手艺可是能拿出去摆摊卖的。你们跟着大娘来看看,想要什么筐,大娘按照比当年摆摊还便宜的价格给你们,再送你们一些实用的小筐。”

苗庆红一听宋老太这话,心里就泛起了嘀咕,“这老太太真是个好人吗?可别是个笑面虎,笑眯眯的宰一刀。”

宋老太是真没动这些心思,她只想着能卖多少卖多少。

领着四个知青到了自家后院的柴房里面,掀开一块油布,露出油布下面遮着的东西来。

“你们看,这些都是筐!”

与苗庆红同行但不在一个屋住的女知青叫杨丽青,她看着那密密麻麻摞起来的几十个筐,都有点傻眼,“啊!好多筐啊!”

宋老太揣度了一下这些知青们的情况,想来这些知青们肯定是家徒四壁的,心里便有了打算。

“丫头,你们来了几个知青?”

张浩嘴快,当下就答了,“大娘,我们一共来了十二个人。”

“十二个呀,那你们找大娘真是找对人了。你们明年肯定要跟着下地干活儿,每个人都得买个大筐和背篓,不然根本转不开。”

“十二个筐和十二个背篓,原先一个筐是八毛,一个背篓是六毛,大娘给你们便宜点,筐算你们六毛,背篓算你们四毛,加起来一块钱,你们看怎么样?”

“你们都是刚从外地千里迢迢过来的,肯定要啥啥没有,婶子再送你们几个装东西的扁笸箩,冬天暂时用不着,夏天秋天可以往里面放一些瓜瓜果果啊啥的。”

“再送你们两个扁方筐,要是有了玉米棒子之类的,可以收在扁方框里吊起来,就不会被耗子给祸害了。”

宋老太多么真诚热情啊,卖了十二个筐和十二个背篓,送了四个扁笸箩和两个扁方筐出去。

老太太扪心自问,她是真的没打算在这竹筐上赚钱,就想着赶紧把压箱底的东西都卖出去。再不卖一些清清货的话,这个小柴房都要塞满了,今年新编的竹筐又该往那儿放去?

宋老太还没收钱呢,就把竹筐摞好安排给了这些知青。

苗庆红的脑子飞快地转,她用手摸了摸竹筐的料子,又用指甲掐了掐竹筐的竹皮,发现这竹筐的质量是真的扎实,又想了一下自己当初买竹筐的价格……

当初她买个竹筐当脏衣篓,品质还没眼前这面善大娘编的好呢,一个竹筐都要一块钱!

现在这么好的竹筐加背篓才要一块钱,还送那么一堆的小玩意儿!

苗庆红得出一个结论来,值!

她放下了心里对宋老太的戒备与提防,真心觉得面前这老太太是个心善的大好人。

本着一事不烦二主的心思,苗庆红又问宋老太,“大娘,我们还想买点别的东西,比如扫把啊、水桶啊、水缸啊这些,你看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些指点。我们刚来这儿人生地不熟的……”

宋老太乐了,她像是变戏法一样,蹲下身进那油布下面翻了几下,又掏出了两把做工扎实一看就很实诚的大扫把来,问苗庆红,“这样的扫把行不?是大娘自己亲手扎的,扫起地来可得劲儿了。”

苗庆红接过扫把来使了使,确实是个用料扎实的,手握的把儿上连根毛刺都看不着,肯定是被人打磨过的,这扫把的分量沉甸甸的,抖几下也没掉下秕谷高粱穗儿来。

“大娘,您这扫把做得真好,多少钱一把?”

“原来是八毛钱一把,你们要的话,大娘算你们五毛钱一把,两把凑个一块钱,你们看成不?”

苗庆红点头,她是发自内心地觉得眼前这面善大娘心底仁慈,全身上下都闪烁着劳动人民那淳朴勤劳、质朴可亲的光芒!

“张知青,您把咱单子上写了的东西都给大娘念一念,看看大娘家里还有没有别的?要是有的话,咱就都从大娘这儿买了。”

张浩听了苗庆红的吩咐,拿起单子来就一一念给宋老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