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18章(1 / 2)

魏王有些焦躁:该攻城!赢蚕,该攻城!

他下令:“骂——骂阵——骂嬴政,换着骂,昼夜不间断骂……”就不信,她不出战!

可未等到他着人骂呢,对方先喊上了。

他以为是叫阵,却不想,秦军数百人一组,站在三百步之外,喊的是:“启封人士丁二,家中老母捎信于汝,汝妻已产,母子均安……中阳人士霍牛,汝父病重,汝兄盼汝早归……安阳人士百工,汝弟捎信,告知汝,家中母丧……”

一遍一遍喊着,一遍一遍重复着。若有同乡同袍,听见了必告知。

桐桐坐在中军帐里,手里拿着书信,不去管外面。

那诗怎么说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该来探亲只管探亲,投递书信只管投递,送不进去,秦军想法子嘛。每天数千人不打仗,只念信。

都听吧!省的魏军守城还要惦记家里。

此一番好意,魏王当领呐!

第813章 秦时风韵(140)二更

桐桐不仅叫人每日不间断的念信,该放灯的时候还是会放灯。

诸如秋里,秋雨多呀!雨多了,河水猛涨,有溃堤之险,此乃常事。

于是,她又放灯,此次放的多了,不是给魏王的,是给大梁城中魏人的,告知他们:

第一,近期有雨,就在此三两日。请检查屋舍是否要修缮,将干柴挪至廊下,连日阴雨,湿柴不易点燃。

第二,雨中值岗难免风寒,需得当心。姜汤常备,若不然,城中人口密集,聚集严重,必导致风寒蔓延。

第三,夜间需警醒,若雨势大,河水暴涨。亦或者上游下了大雨,下游河水跟着涨,而后导致溃堤。此种境况下,小门小户之屋舍最容易坍塌,当心存警惕。

不多,大致意思只这三点。

魏王拿着此等帛书,下令:“士卒黎民不得私收此物……”话未说完,便摆摆手,便是不叫城中人捡了此物去,赢蚕亦会安排人呼喊着’好心‘提醒的。

此帛书,赢蚕好似句句好意,可其实句句杀机:

第一,乱民心。

秋雨之后,天渐冷,城中取暖物资必不够。下雨尚且怕柴草淋湿,无以生火。若是冬日来临,庶民御寒衣物本就少,往年尽皆以柴草取暖。而柴火只要勤快便可得,可今年便是勤快,上何处打樵准备柴草去?

城中粮有、布帛有,却无以御寒,庶民焉能不慌?家中有老者,有幼童者,尤怕。

第二,乱军心。

军中同吃同住,军中昼夜值岗,军中一旦有人惹上风寒,紧跟着便一营一军尽皆病倒!

风寒此病症难治愈,沾染风寒者,十有七八殒命。若是如此,岂非未战而先死?

第三,乱君心。

如今这天气,许是有雨,有雨一定会涨水,可涨水就会溃堤么?

未必!

可寡人而今敢赌不会溃堤么?赢蚕之意,意在恐吓。

她在恐吓寡人,只要暗中坏堤,溃堤便可淹城。只要借助雨势,水漫大梁,魏国亡矣。

魏王捏着布帛,双手直抖:赢蚕此女,无耻虚伪!

庶民眼中,她慈眉善目,可谓仁厚已极!

然实则,她奸猾狡诈,无所不用其极。

魏王看向外面的晴朗的天:只要不下雨,便好!只要今秋无雨,便可安然矣。

可这苍天似乎偏宠于秦国,第一日傍晚,雨滴掉落。初时确实不大,然则夜里,至子时前后,雨越下越大。

魏王梦中惊醒,坐起身来,推开龙阳君赤脚下地,从寝宫里出去,火把照亮了寝宫外,光亮之下,廊下似是挂着雨幕,水顺着地面无声的流。

雨真的如期而下,且雨势极大。

深秋、雨夜,风吹着浑身湿透的将士。

魏王下令:“速去!速去备伤寒之药!速去看城中可有房屋坍塌,救妇孺!先救妇孺。”

传令官应诺而去,魏王直挺挺的跪下,仰头看着黑漆漆的雨幕:“苍天——苍天——尔何故助纣为虐?尔为何助纣为虐!”

龙阳君缓缓走出来,将斗篷披在魏王身上:“大王!”他伸手将人往起搀扶:“大王,您若染病,此万事皆休。”

魏王看向龙阳君:“此境况,当如何?当如何!”

龙阳君低下头,良久才有将头抬起来,看着魏王的眼睛:“大王,如秦长公主这般,大梁可守的住?”

自是守不住的!她不着急,但自己急,城里的将士与庶民着急。

龙阳君摇摇头:“您这般想,朝中大小官员尽皆如此想。而今他们在城中,若不降,他们还余甚?既然明知要输,何不早降!

一则,免受困厄之罪;一则,先降者先立功于秦国。为长远计,而今在各家府邸,不知多少人在谋算着,如何能得一份泼天大功。

若是如此,大王,您之危比城中数十万将士庶民之危更大!”

魏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