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飞扬,脚下的雪能过了他的小腿,他一步一步的走的艰难。
远处的山里,似有狼嚎。这小孩不疾不徐的,并不回头。
桐桐反倒是不敢先走了,她站在原地,看着对方穿过林子,然后朝那栋宅子走去。
直到宅子门大开,这小孩转过头来看,她这才转身往回走。
刘女站在廊庑下,躬身弯腰等着公子:“女君正要寻公子。”
小孩将手里的兔子扔给刘女,“肉炖了,皮赏给你。”
刘女惊喜,马上附身跪地叩首:“谢公子恩赏。”
小孩直接进了里面,里面一女子正对着铜镜梳妆:“正儿,今儿的书可读了?”
竹简陈于书案上,小孩扭脸看了一眼:“这就去读。”他说着转身要走,没几步又停下来,“母亲,接蚕女回来,给她请医用药吧。”
第675章 秦时风韵(2)二更
这天晚上,门又被推开了。
姓吕的那老妪阴沉着一张脸推开门,并没有进来,只回身看了身后的老者一眼。
老者背着木头药箱,低着头进来看了眼躺在干草堆里的女子,然后放下药箱,席地而坐,伸出手来。
桐桐没言语,将手递过去。对方的手在手腕上停留了片刻随即便拿开,而后开箱取了一包草药,“只这一副,先服用,明日再遣人送药。”
吕媪点头应了一声,等着老者出去,然后带路,就这么走了。
雪还在下,门都没带。风吹进来带着雪花,桐桐不得不起身,将门再度关上,重新添柴之后去看那些药材。
布袋子里的药材并不都对症,她挑拣了一些扔在罐子里慢慢的熬着。
那孩子回去之后该是求了她的母亲,风寒怕人,没接自己过去住,但却也送了医者来。
第二天果然又送了药来,再加上刘女送了的冻粟米团子。
有肉有饭,再加上用药,桐桐自己又是摁又是换着穴位放血治疗。病并没有去根儿,但是走出去,看着是个正常的人了。
以原主的身体,这里并不适合养病。刘女来来回回的跑,这身体要是老不好,以吕婆那德行,刘女的日子只怕更不好过。
因此,不咳嗽了,看起来康健起来了,她便灭了这边的火,主动往那栋宅子去。
推开并不厚重的木门,这也不过是个简陋的民居而已。泥墙木窗,房子高矮有别。那高一些的建筑,有两阶台阶,带有小小的廊庑的,这是主屋。而其他的,整体矮小,门小窗小,进出都得躬身的,这便是下房。
其中最矮的那一间是刘女和原主住的屋子。
她一回来,站在廊庑下瑟缩着刘女就抬起头来,满脸的惊喜。而后返身跪在地上,坑洼不平的石板她跪的心甘情愿:“夫人大恩,蚕女康健了。”
吕婆从屋里出来,厌恶的看了刘女一眼,这才看向站在当庭的小女郎:“去厨房服侍,莫要靠近正室。”
说完,转身走了。
刘女再度叩首:“谢夫人大恩。”说完,起身拉着桐桐回屋:“蚕儿,烤火。”
矮小的房屋,墙壁上有浅浅的洞,洞里燃着火。边上有草席,刘女拉着她席地而坐,起身又拽着布衾来给她裹上:“公子恩重,蚕儿当牢记。”
桐桐看着冻脸冻手的刘女,朝外看了一眼:“吕婆……”
刘女’嘘‘了一声,只微微笑笑:“早年,府中姬妾婢女十数人,而今,只贱妾还留在府中,能陪伴女君……当知吕婆之恩。”
桐桐便闭嘴了,转移了话题:“是否该为夫人备饭了?”说着,她就起身,“我陪您去吧。”
灶膛有火,比屋里更暖和。
母女俩去了灶下,桐桐净了手,自己上手做。
粟米的壳去的并不干净,需得细细的挑拣。桐桐用水泡着选出好的,然后放入鼎中熬煮着。
至于说菜蔬,取了菘,也就是白菜,用菜心给主母和那小孩拌菜,没啥作料,只能是花椒和盐水一起泡着,泡上半个时辰出来,拧干了水分,用麻油炸了花椒泼上去,这就得了。
炒肉是别想了,这得炙肉。作料少,但主要增味儿用大酱。
将肉炙烤出来,一薄片一薄片的,卷着凉拌的白菜丝,一个个的给卷好。
而后用小麦面,这是纯黑面,没筛麦麸出去的那种面。搭上葱和烤肉烤出来的油脂,给烙成葱油饼。
分餐好,放到盘子里端着。
桐桐跟着刘女给送到正室。
正室内很是暖和,那小孩在火鼎边刻着竹简,这会子抬头看了看,耸动了一下鼻子,便立马起身。
主母磨着黛石,像是在做眉笔吧?
等餐饭摆上了,赵氏动筷尝了尝,意外的抬起头来“吕媪也尝尝,味儿极好。”
吕婆动筷尝了尝,便笑道:“今儿蚕女康健,刘女才有心餐食了。”
刘女忙跪下,双手交叉于前,额头贴在手背上,上身附地:“请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