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家产全给母亲,我们兄妹都已经自立了,我母亲愿意将家产将来给我们兄妹谁,我父亲都不干涉。”
“是觉得一步步走到如今了,令尊的仕途顺畅,以后还能更好……不甘心放手?”
“我与兄长皆出仕了,并不会少了她的尊荣。难道子女给予的荣耀不及丈夫?”罗君如不懂,“丈夫给她的,都是有条件的。可子女给她的,都是无条件的。君既无意那便休!我与兄长定不会叫她过的不如从前……”
桐桐就问说:“所以,你认为根子是出在了女子教育上了。”
“是!”罗君如说的斩钉截铁,“是吴广知那些人,叫女子的路越走越窄了。”
“所以,你认为必须拿下吴广知,变革得从皇家女子书院开始,自上而下?”
是!
桐桐就将花生米扔起来,然后抬头张嘴接了,慢慢的咀嚼着,“你觉得拿下吴广知的拦路虎是常青莲……”
“还有……那便是咱们身份上天然不占优势!”罗君如给林叔珩斟酒,“况且,虽然你一直说不用刻意分男官女官,可事实上,是壁垒已经形成。男官在女官的事务上甚少插嘴,常青莲有绝对的话语权。当然了,新阁之后,有变化,但常青莲的意见依旧至关重要。”
桐桐转动杯子,问说:“那你觉得裁撤皇家女子书院,全部并入皇家书院,如何?”
啊?
“可这必会引起轩然大波……”再或者,“若是女子们全都退学了呢?”
“既然入仕途当官,男女同朝。那在学校男女同校,又有什么不可以的。若是大家闺秀们都要退学,那就退嘛!寒门中上进的女子多的事,免去一切费用,一年几身衣裳,食宿尽皆全免,你猜有没有人愿意读。”
桐桐说着,就又笑道,“既然没有女子书院了,那吴院正就可以退了。男女书院,那自然该有男女先生。书院中的先生也重组考核,不分男女,只看其德、其才……那原先的那些先生,该退的也就自然退了……”
顾玉娘愣了又愣,这事真要是能办成,还真就是个好法子。学生攻讦老师,这会被人所不耻。但是老师站在高台上,学生为了大局不得不拆了老师的台,谁又能说什么呢?
原来,人可以锋芒毕露,但事却可以含而不漏,态度也可以隐而不发!
罗君如起身,在石桌边转啊转的,“真的……行吗?”
“为什么不行呢?女官为何越考越少,难道不是因为教育的不公平?男子书院的先生尽皆大儒,而女子书院呢?她们是无法出仕,不适合出仕,这才成了先生。我们要男女同校,求的只是公平的教育——而已!”
顾玉娘:“……”哦!话还可以这样说啊!
第186章 万里扶摇(85)三更
最近的风向有些不对!
林宪怀感觉的很明显,他现在每天看报纸的心情比之前急切的多。先是叔珩的一篇文章,他就觉察出来了,朝堂上必是要起风。
然后果然就起风了!
先是今年的吏部考核,女官只被录取了四个。男官整整六十四个。这个数目其实也还行,这么些年了,男官女官的比例大差不差的就是在这个曲线上浮动的。今年的差距稍微大了一些,但这可是陛下亲自考的,绝对无作弊的情况下。能者上,庸者下,不过如是而已。
他看过就算了,没当一回事。
本来就是……想出个女官很难,想出个出类拔萃的女官就更难了。天然不占优势嘛!
结果第二天,一个叫罗君如的女官便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上剖析女子为何比例越来越少。没有多少长篇累牍,而是将每个录取的官员的师承罗列上了。
他们受教于谁,他们的先生有什么样的履历。
然后大家才发现,凡是男官的先生,多数都是官员转行的。先是考中了,然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更愿意回到书院。做官和做先生是两回事,做官做的不顺,这个得看天时地利人和。就像是一位先生,他到任三个月,发了水灾,堤坝垮塌了。但是上一任遗留的问题是,堤坝修筑的不好,赈灾粮食储备不够。再加上连绵阴雨,道路不畅,导致救灾不能及时。
不管有多少原因,在他的任上出问题了。上一任得问罪,但他也会被连累。
这个官是当不成了,这才去做了先生。
做官的运气也是个很玄妙的东西,哪里能少的了这种倒霉蛋呢?这样的人做先生,书本上的能教,世事人情也通透,他的学生年年都有考中的,且个不等。
再反观女子书院那些先生,她们中有一部分是考中女官之后贪图安逸,选择了教书。还有一部分是从官学中简拔上来的。而官学的先生,都是没考中女官,另外有考试,那是她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将这些先生的履历摆在这里,那么请问:这公平吗?
都知道名师出高徒,对吧?这个情况怎么解释?
紧跟着报纸上有更多的女官发声,说的是女子官学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