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61章(2 / 2)

说他家姑娘瞧上齐民了,我是拒绝吧,又不好伤了人家的体面。之前也写信提了,说了很多齐民的不好,可对方怕也只把那个话当谦辞。我没法子,只能把齐民打发去,叫李广田亲自看看。能看上,结亲也无妨;要是看不上,也在情理之中。谁知道就这么巧,事发了……”

众人心里有数了,齐文超怕连累,提前把事摊开了。

说到底,本打算联姻了。幸而林叔珩查的及时,要是再拖延半个月,估计他就洗不清白了。这婚事八成能定下来。

反正,一个是想找封疆大吏联姻,扩大手里的权利;一个是心怀不轨,联络首辅阁臣,想通过齐文超的手掌控三省。

齐文超说齐渭不合适是假,剖白是真!

齐渭就不好说话呢,谁也不好说怎么着合适。

结果议事堂正沉默呢,就听一个异常沉稳、年轻的声音说:“齐阁老多虑了!若是您这么说,下官也便不好参与了。但,下官以为,清者自清。若真有顾虑,不是还有问政院和参政院吗?

请两院派人全程监督,此法最为公正。毕竟事涉三省文武官员,朝中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不在少数。敢问,在坐诸位,谁跟那边没有往来。

同乡、同僚、同窗、姻亲、故旧、师生……甚至于更亲密的关系,不在少数吧!既然如此,那就请问政院和参政院参与!”

林宪怀:“……”这两个地方的人员颇杂,多是边缘甚至于底层,这么一闹,只怕此案新明上下得人尽皆知了。

这与公审何异?

第143章 万里扶摇(42)二更

这个提议,齐文超的眼睛闪了闪。

参政院和问政院是独立的,并不独属于内阁或是军机,再或者是监察。他们独立于外,为皇帝亲掌。

参政之行,需得帝王给予。他们多是致仕的官员,属于边缘化的人物。

而问政,这则是独属于帝王的。帝王问政,意在听取更广泛的民意;同理,百姓若有疑问,或是对有些政策不满,也可以直面帝王,问政于帝王。

参政院的人,他们都属于官员。他们跟官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帝王不用那是信不过。

而问政……若被问政的人员都是内阁安排好的,那帝王又何须问政呢?

因此,陛下从未提过问政的事!

其实,他是可以提的。就在于有没有人真心的愿意为他操持此事!

齐文超心说,一旦动用这两院,就相当于需得帝王参与,否则,则法不成法。

他还没说话呢,常青莲马上接话了,“我觉得小金大人这个建议很好!便是本官也得说,我有一个远方表弟在那三省任职,还有一个学生的兄长也在那边做一地父母。因着这些瓜葛,本官也不能说一直公允。

因此,请参政、问政两院监督、旁听,能最大的保证公正。事涉倭国,又有细作,更该叫百姓们都知道,新明的外敌一直就有。也能更好的在民间禁火器,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本阁不怕监督,极力赞成。”

说着,就将自己的右手举了起来。

林宪怀紧跟着就举起来了,什么话也没说。

四爷也举了手,这个事是自己提的,当然得表态。

事实上,常青莲的话将人逼到了死角,她不怕监督,所以赞成。那不赞成的,岂不是怕监督。为什么怕监督呢?是你家有人牵扯进去了吗?

然后陆陆续续的都举起了手,齐文超扫视了一圈,“那就请旨,重启参政、问政两院。”

小皇帝手里也有一份折子,另外有密报一份。密报比折子上的更详细,这里面包含了林叔珩如何‘包庇’金镇北以及北区犯下过错的事。

也因着这一‘包庇’,真的引出了细作案。

他把密报收起来,只拿着这份折子,然后跟老管事说:“林叔珩心有大局,胸有大义,身有大勇,有文人气,有侠者风,有将帅魂,大是大非、大智大勇,敢担大责。可见,朕当年没有看错!她而今不属于任何一个阵营,她就是她。”

a href=&ot;&ot; tart=&ot;_bnk&ot; css=&ot;lkntent&ot;/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ot;&ot; title=&ot;林木儿&ot;tart=&ot;_bnk&ot;≈gt;林木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