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如意后来才发现,还有不少挂着鱼袋的官吏进来喝茶,人数还不少,有一回还有十几人结伴来的,聚在茶室长桌那儿追忆往昔、喟叹连连,好似来这儿开同学会似的,也不知是为什么。
这样也好,姚爷爷和丛伯傍晚虽忙起来,但白日清闲,正好休息,也算能劳逸结合。且孟博远人一散学便会来帮衬,倒让她的自习室运转得很顺畅了。
姚如意如今每天过去转转,统计货品情况,及时补货,其余大多时候还是在杂货铺里。
这样的日子很快便过去了,转眼春闱便迫近得不到三十日,紧张焦灼的气氛笼罩在国子监上空,来知行斋的学生更多了,人人步履匆匆,夸张些的走路时都在喃喃自语背书。
就连耿灏这样的公子哥儿都在知行斋包了个雅间,夜夜过来苦读,上回姚如意还见他好声好气地捧着习题去请教姚爷爷,令她十分惊讶。
而她筹备了很久的科考刷题集也终于赶着刊刻出来了,一本本紫色封皮的《三年进士五年状元》摆在了知行斋的大门口。
姚如意又做了个辣眼的大告示来宣传,果然一贴出来便引得学子们驻足围观。
第52章 应试题 话音未落,姚如意便被拉进了一……
依旧是那个大红大黄又大蓝的招子。
耿灏先前知行斋开业被辣过一回后,如今第二回 见,竟有两分平静与定力了,虽还是觉着很丑。
正思忖间,门口孟博远的大嗓门又在耳边炸开了。
耿灏皱着一张脸,嫌弃地往后退了一步,看他手里捧着本紫皮的大书直吆喝:
“各位同袍!各位同窗!如今科考一年难似一年,经义子集读也读不完!怎么办?‘在手’,状元你有!咱们这本书,先破经义关,批注全用朱笔勾注,你看得清晰学得明白!二通策论窍!范相《民事疏》逐字解析,民本、变法得分金句通通归纳在册!三过诗赋坎,五言八韵总跑调?‘’把破题、用典、押韵一桩桩分析,还收了当朝三百首好诗好词(需另外购买),手把手教你落笔成绝句!”
“这还不算什么!还有!今日十人合买可打八折,还送真题密卷、探花郎亲笔书签及姚博士的《小楷速成临帖》!赠品有限,先到先得啊!”
“晨读经义破万题,午练策论定国策,夜习诗赋筑华章。伴你前程似锦、金榜题名——”
耿灏嘴角一撇,倨傲地斜眼瞅了瞅那孟博远,本想抬脚就走,身子却很诚实,已摆手叫耿牛去买了。
说得唾沫横飞的,他倒要瞧瞧有多大能耐。
说罢,他大摇大摆摸出会员卡,晃进了知行斋。刚一进门,就听得读书室里好些学子都在念叨这书。
竟已有手脚快的买了来,此时正大方地摊在桌上给旁人看,有人翻了几页竟神色恍惚,连声称好,转身就往外跑着去买。
真有这么好?
耿灏站门前听了一耳朵,也觉心痒,正要去他专用的雅阁等他的那份“”,冷不丁又听见个细声细气的学子在叹气:
“书是好书,就是价儿高了些。这‘’竟要三贯,单买真题集也要八百文……如我这般手头拮据的寒门学子,可怎么好?父兄官位低微,本就家境清贫,读书不易,又出了这样的书册来,难不成只有富家子弟才能高中?读不起这书,就活该落榜么?姚小娘子如此做,实在绝了我等的路!”
耿灏听了,眉头就拧起来了。
幸好读书室里还有明白人儿,当下就有人驳他:“李兄此言差矣,姚小娘子这书刊刻得多精细哪,她请博士们编纂、去雕版坊开模、纸张工墨等等哪样不要钱?何况这书如此花心思,收了这么多年的题,还有如此多注释,如何不值得三贯?你那书囊里没批没注的四书五经,哪本不要一贯两贯?”
还有人一眼看穿,嘻嘻一笑:“李兄,你莫不是收了刘家书肆的银钱,今儿特意来坏姚小娘子好事的吧?你自个说这话不觉着好笑么,去年刘家请了四个没名没姓的老学究编了本《策林》,酸不溜丢的,还卖两贯呢!如今你到知行斋说这话,言语间多有意图煽动小官子弟的意头,自己不觉得亏心?”
一句惊醒梦中人,这话一出,众人看那姓李的眼神都变了。
温和些的便劝道:“是啊,李兄,你这话确实偏颇了。”
更有人冷哼一声,直言不讳:“若是少读这样一本书便能抵过你曾经多年下的功夫,那你这书也读到狗肚子里了!趁早别读了!”
“旁的不说,依我看啊,刘家出的《策林》,也比不上姚小娘子这本‘’,虽说贵了一贯,可这本书底下著书人是姚博士、姜博士,还有林闻安大人!都是有名有姓的!姚博士早年便有儒士之名,姜博士博通各科,最要紧的是林大人……”
说话的是头一个买了书的,他当时便是听见赠送林闻安亲笔书签才买的。此刻,他正把挥毫写了“纵有狂风平地起,我亦乘风破万里”的书签爱惜地搂在怀里,一脸敬慕:
“十二岁秀才、十五岁举人、十七岁探花,林大人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