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认领她,姥姥只好带她回家。
本来姥姥想着,养她几天就送她去孤儿院。
不料岁州有个孤儿院爆出虐待孩子导致孩子死亡的大新闻,姥姥不放心送她去孤儿院,养着养着,把她养到十三岁。
姥姥已经一百多岁,年纪很大,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了,打电话给养女沈宝树,希望她把沈嘉禾养到成年。
沈宝树不愿意,建议送沈嘉禾去孤儿院。
姥姥骂了她一顿,联系沈嘉禾的父母,劝他们认回孩子。没劝两句,沈嘉禾的妈妈蔡秀慧吐露心声,讲自己丢了孩子后日夜惦记着,许下供沈嘉禾念大学的承诺。
于是,姥姥将沈嘉禾送回曾经抛弃她的亲父母身边,不久后与世长辞。
沈不饿也是被抛弃的孩子。
在她身上,沈嘉禾看到自己的影子。
姥姥传递给她的姓,被她传递给了沈不饿。
如果姥姥知道,会为她感到欣慰。
沈嘉禾低头,亲昵地蹭了蹭沈不饿的脸,带她回到地面上。
“姐姐~”沈不饿受宠若惊,心里美美的,“我要对姐姐好一辈子!到了下辈子,我也要对姐姐好!”
“我只要你好好的。”沈嘉禾说,“我教你训练军队。”
蔡秀慧对姥姥的承诺没兑现,她高中毕业后去参军了,跟所有人断绝联系。
还是蔡秀慧,跑到部队找了她几次,连哄带骗地跟她修复关系。直至她索要十一万,蔡秀慧转账给她,便安安静静地躺在她的通讯列表里,不关心她的工作,不关心她的生活,过中秋节也没发消息让她回家团圆。
爸爸更是跟死了一样,在“相亲相爱一家人”家族群里都一声不吭,从前他可不是这样的。
倒是弟弟,一直记得向她问好,不管她理不理会。
把爸爸揍一顿,爸爸会像弟弟一样听话吗?
沈嘉禾突然好奇。
她是很孝顺的孩子,从未对爸爸动过手。
……
山寨的人每天都很忙碌。
沈嘉禾在训练军队,沈不饿是大当家,王大脚负责山寨的医药和卫生,秦三娘记账、管理钱粮等重要物资,赵玉桃一边锻炼一边给秦三娘打下手,周宁负责吃饭、饮水、种菜等琐碎的杂务。
眨眼间,一个月过去,山寨变成另一番模样。
大家衣着整洁,身上不脏不臭了,头发不油腻打结了,精神面貌比从前好了许多,脸也比从前圆了。沈不饿立的规矩,干活勤快有奖励,从不拖延,大家便舍得吃多点、吃好点。
地面扫得干干净净,新屋子盖起来,还修了排水沟,建了垃圾场,茅厕多了四五间,甚至有个公用的大浴室。
柴房里的柴堆得满满当当,菜地长出绿油油的蔬菜,围了一圈篱笆,栽种了几棵果树。
一只母鸡正带着一群毛茸茸的小鸡仔刨地觅食,旁边是别的鸡,还有巡逻山寨的狼狗、养来捕鼠的猫,连小猪都养了五六只。
沈嘉禾送给沈不饿的驴当然在,每天吃东西,到处闲逛溜达,被养得油光水滑。
对比一个月前潦草的山贼老巢,现在的山寨像个正经村子,而且是没有地主官吏盘剥的村子。几个泥瓦匠在山寨里忙活了一个月,想带着一家老小搬来住,免得受地主恶气,被官吏催着交各种税。
但山寨没有进项,
支出日益增加,山贼们留下的钱粮撑不了太久。
寨民们也知道钱会花完,会干农活的在山上开垦田地,有手艺的编织竹制品、烧制陶缸陶罐陶碗,拿到山下贩卖。
山贼并不是生下来就做了山贼,他们曾经是农民、工匠,也想过安稳日子。
安稳日子是打出来的!
沈不饿召集高层,宣布道:“我们该打大户了。山上不适合种地养牲畜,买东西要走一个时辰山路,一点都不方便。山下才是我们该住的地方,才是我们该占的地盘!”
第33章
山下的情况她们打听清楚了,鲁家有一南一北两个大地主,还有个势力稍小的范家,都是不顾佃户性命,往死里剥削的地主。
南鲁家比较上进,老爷是个秀才,儿子是童生,在县里的书院读书。由于屡次考不上秀才,这童生儿子索性不考了,成天在茶楼、勾栏厮混,经常问老爷要钱花。为了钱,南鲁家这几年逼死的佃农比往年多,大家恨透了老爷。
北鲁家没有会读书的人,更擅长做生意。沈不饿下山买布料时遇到的欺生布庄,就是北鲁家开的。
范家不读书不经营,全靠地里山里出产的东西过活,今年累死了几个雇工。
先收拾哪家?
沈不饿认为北鲁家最富裕,遂清点寨中兵丁,准备突袭。南鲁家她也没有放过的想法,请沈嘉禾出手,范家留在最后,她们一起解决。
这天夜里,月黑风高。
沈不饿带着人悄悄下山,来到北鲁家的大宅外。
不必搬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