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97章(1 / 2)

二十二努努嘴。

“记性不错。”

是啊,看完记得住才有用,记不住就只是翻了许多废纸而已。

那得有几十本书那么厚了,不知道给她看要看到哪年。

她站起身来,踮脚把草蚂蚱卡进一个小树杈里,拍了拍手上不存在的灰,又是一拜。

风采青也跟着她一拜,将酒放在树下,收拾了收拾,准备回去了。

二十二悄悄回头看了一眼,鬼鬼祟祟,看见帝师还未回来,还是忍不住问了自己想问的问题:

“你算的精,但杨家若是……”

她话还不及说完,就看见帝师引着姚伏回来,恰好与她眼神对上,和善一笑。

风采青知道她要问什么。因此虽然帝师愈走愈近,他还是尽量不动嘴唇回道:

“成则得利败亦无损,’他们‘冒风险也会去做的。不必担心。”

沈厌卿已走到近前,笑着问他们:

“相处倒是和睦。在聊什么?”

二十二知道帝师懂唇语,也不敢瞒,当下自首:

“是我笨,之前风松筠提的杨家人选,不大推算的明白……”

说罢,她又像是怕被帝师真以为她愚笨不堪驱使,连忙补充道:

“意思是懂的!只是怕不稳妥!”

哎呀!这句话倒显得像是质疑同伴了,不好不好。

一旁的姚伏刚从惠亲王陵回来,一幅死人脸,不知在想什么。

帝师却宽容答她:

“不打紧,本就该都弄清楚的。现在可明白了?”

二十二急急点头。

倒不是托大,只是风采青都说的那样清楚了,她这个做首席的要还是不能理解,就太失职了。

……

临行前,风采青回头看了一眼又一眼。

那草蚂蚱绿油油的,像是成了真。趴在树上,隐在叶间,两根长须在轻飔中一摇一摇。

第80章

清明一过, 户部和兵部吵了几日的粮草问题终于定了下来。

若按往例,攻打北境最是消耗巨大;

路不好走,天干, 又尽是沙子,押运队伍偶尔还会遇到匪盗——这是先帝大业未成时的事, 现在大概是没有了。

再加上押运粮草的人也总还要吃饭, 人数又是不小, 走一天就是一天的粮食;

到最后,十斤粮草算下来能到地方的竟只有一斤不到。

如此损耗,户部王尚书每每想起就一阵心中绞痛, 恨不能以身代之;

因此拼着被兵部余尚书嘲讽为不懂打仗的门外汉,也要问能不能折成其他办法。

譬如,择些合适人选主持,带着银票或是其他凭证,一路上从沿途城市适度收购和领取, 日积月累。

既不伤民生,又能把粮草凑足,最好的是不必支出那么多额外损耗。

须知——运的越多,消耗人力就越多,路上消耗的粮草也就越多。

虽说边境军营本有些储备,但大军拨过去可供应不了多久。

再者,就算是奉着圣旨去的,也总还是不能厚着脸皮把人家原住民的饭吃光。

总之, 王尚书的诉求是:

合理压缩由国中粮库拨过去的部分, 再拿出一份规划好的计划, 在行军集军的路上逐步收集粮草。

既省去了许多力气,又能收到新粮。

余尚书的诉求则是:

别的不管, 但是如果玩脱了让将士们吃不上饭,那就只好让把户部上下几百人都打包送去前线主炊了。

这种折换的方式并非没有先例,但实现的大多不好,关键只在一个症结:

谁负责主持收购?

想也知道,这必是一件肥差;

若是有心,油水能多到吃不了也兜不走,随便刮过几下都是金山银山。

又拿着圣人的旨,理直气壮。虽说名义上要爱护百姓,可实际上怎么收,收多少,在哪收,都有着巨大的灵活空间。

到时候自己缺着德,让皇帝偷偷背锅,下面又敢怒不敢言;

事情一结了,就可回京城舒舒服服享福——在京城外结下的仇怨,谁还能找过来呢!

因此前朝也不乏有如此创意如此雄心壮志的作为,但往往最后一核算:

明面上的账是效果不错,干干净净;

到了年底平来平去补不上的亏空,可就不知道是哪来的了。

前朝打过几次大仗,未见什么成果,国库却越打越空,也是其衰弱乃至最后灭亡的原因之一。

王霦并非缺心眼到了不知过往惨痛的程度,前朝那些烂账至今还在户部内部考核的题目里,折磨着一代代的户部新星;

但他总还是觉得:

想法是好的,只是人没选对,要是人选对了……

如今吏治清明,考核选拔上来的人才更是以清正守身为先,否则能力强出了花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