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豪1978 第56节(1 / 2)

既然都说到了,林朝阳当然不介意给李小琳讲讲。

林朝阳断断续续讲了快一个小时,李小琳的表情时而高兴雀跃,时而郁闷惆怅,心思在林朝阳的讲述中跌宕起伏。

“嗯,大概就是这样。”林朝阳看向李小琳,问道:“伱觉得怎么样?”

李小琳回味着他刚才所讲的内容,思忖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是个好故事。”

“不过……”她的眉头微微蹙起,“这个故事会不会太光明、温暖了?而且我感觉结尾也不够有力。”

林朝阳神情自然,问道:“光明一点,温暖一点有什么不好?”

“呃……”李小琳语迟,林朝阳替她说道:“不够深刻?”

“可以这么说。”

“故事本身还不够让人深刻吗?”

李小琳看向林朝阳,感觉到他的创作理念似乎与众不同。

“就是说,你并不追求形式上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首先想要的是个触动人心的好故事?”

林朝阳微微颔首,“小说嘛,我觉得这样可能更贴近它的本质。”

听着他的话,李小琳面露思索,沉默不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述人生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堪称经典。

如果把小说创作也以这三重境界来比喻的话,李小琳不敢说林朝阳是站在哪一种境界,但肯定不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她家学渊源,自小接触的都是文坛前辈。这些年当编辑,也见多了拘泥于形式和自我封闭的作者。

虽然没跟林朝阳交流太多关于创作技法的理解,但凭着这一句话,李小琳还是能看出林朝阳在创作上的某种特立独行。

在她的印象中,如此鲜明的个性代表的除了性格,更多的是作家对于自身实力的完全自信。

“你这个年龄能有这样的见解,太难得了。”李小琳夸奖道。

“个人拙见,您听听就好了。”

“别‘您’‘您’的了,我虽然比你大了不少,但平辈论交,叫我小琳姐吧。”

林朝阳点点头,从善如流,“小琳姐!”

第72章 你要成批评家啊

两人聊到最后,林朝阳问:“小琳姐,稿酬标准这方面,《收获》……”

这个时候都人们耻于谈利,林朝阳的问题让李小琳略感意外,但还是说道:“这个都是按照国家标准内浮动,没有固定标准,全靠稿件质量。”

说到这里,她看向林朝阳。既然问了,就说明看重。

“你的稿件,只要录用,可以按照千字七块的标准来执行。”

李小琳敢说这个话,一方面是因为林朝阳的稿子是她好不容易约来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秋菊打官司》给的信心。

《秋菊打官司》虽然只是部短篇小说,但在技巧上却不容小觑,秋菊在公家部门的几进几出不是那么好写的,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流水账。

而林朝阳的处理却好似登高望远,一步一景的同时又做到了情绪的层层递进。

而且刚刚李小琳也从头听了林朝阳的故事,故事本身是非常出彩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如此生动而有个性。

如此有趣的故事和人物,配合上林朝阳那成熟的创作技法,李小琳对他的这部还没动笔的作品充满了信心。

听着李小琳的话,林朝阳满脸笑容,“我一定尽快完稿,到时候第一时间就给你们邮过去。”

得到了林朝阳的承诺,李小琳满心喜悦的离开了燕大。

李小琳的到来让林朝阳忙碌了起来,答应杜峰的那部小说还没写完,又答应了《收获》的约稿。

他不得不把时间分开,晚上回到家中就写答应杜峰的那部小说,白天在单位就写答应《收获》的稿子。

嘴上说着不想卷,可身体比谁都诚实。

虚伪的打工人!

时间转眼来到五一,没有黄金周的五一是没有灵魂的,但该过还是得过,放一天假也是放啊!

这天林朝阳领着陶玉书去看了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访华演出,演出的是经典剧目《天鹅湖》,票是梁佐帮忙弄的,还花了三块钱。

看个电影才一毛钱,人均一块五的演出,在这个年代属于妥妥的高消费了。

夫妻俩敢这么消费,主要是五一之前两人刚刚收到了《燕京文艺》的稿费单。

而且不是一份,是两份。

除了林朝阳的那部中篇小说,还有陶玉书写《牧马人》的评论文章。

中篇小说全文五万八千字,千字七块的稿费就是四百零六块钱,陶玉书的评论文章也有十八块钱入账。

夫妻俩的稿费加在一起有四百二十四块钱,快抵得上林朝阳一年的工资了。

要是攒钱的话,可能两人两年也不一定能攒这么多。

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的收入,陶玉书高兴的差点蹦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