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三位。4
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初六日,“总管宋进禄等为珍妃下官女子三名,系正黄旗扎拉芬佐领下苏拉林铣之女三妞、镶黄旗延照佐领下苏拉广连之女大妞、镶黄旗延祥管领下苏拉长兴之女二妞,此三名俱给永和宫瑾妃下当差,
——————————
1陈可冀主编:《清宫医案研究》,第4册 ,第1818页。
2《为原任侍郎长叙之十五岁女他他喇氏封为瑾嫔并十三岁女他他喇氏封为珍嫔事》,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日,档案号:05-13-002-000288-010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奏为恭进内廷宫分缎绸布匹等事折》,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档案号:奏销档866~04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奏为恭进内廷宫分缎绸布匹等事折》,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档案号:奏销档869-05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每名每月所食口分各一分,仍照常得给,差首领张文财传”。1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前后,恪顺皇贵妃投井殉死。
可见,在德宗变法失败的当年,恪顺皇贵妃似乎完全没有受到波及。到了第二年,其手下的官女子的数量从六名减少为三名,相当于从妃位待遇降为了常在待遇,但是所领的宫分却依然是妃位的。以这两条档案的情况来看,很难说当时恪顺皇贵妃已经被迁居到“冷宫”了。到了光绪二十六年六月,最后的三名官女子也被转赐给温靖皇贵妃,这时候距离恪顺皇贵妃殉死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目前对于这三名官女子的转赐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认为这代表着恪顺皇贵妃被正式迁居“冷宫”,三名官女子一起被迁居“冷宫”就是这一个半月的时间;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当时恪顺皇贵妃患了天花,三名官女子被转赐是因为避疫,那么恪顺皇贵妃就没有被迁居到“冷宫”过,只是在别宫养病而已。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待对档案进一步发掘。
[考证o薨逝情形]
因为恪顺皇贵妃胞兄志锜在被革职之后逃往上海,“暗操报馆生涯,极力宣传珍妃之冤枉,世人不知宫内之秘密,也随声附和,多为抱屈”。2同时也因为随着民国以来各种影视改编的影响,造成民间野史之中关于恪顺皇贵妃的经历以及薨逝的情形愈发“绘声绘色”起来。正如清史学者于善浦在其《光绪皇帝的珍妃》一书中所说:“珍妃实不过是光绪帝的一位普通妃子而已,她的生前、死后都被后人赋以了戏剧情节。”3
在本书中,关于恪顺皇贵妃薨逝的情形,选取几条尚属可信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第一条是清宫太监信修明的说法。信修明是在光绪二十八年入宫的,未曾亲眼见过恪顺皇贵妃薨逝的情形,他所描述的是他从老太监以及主位那里听到的说法:“义和团事起,都城不保。太后命皇上、皇后、珍、瑾二妃及大阿哥溥偶一起聚住宁寿宫,预备西巡。在出宫之前夕,惟虑珍妃,留守宫
——————————
1《为珍妃下官女子三妞等俱给永和宫瑾妃下当差每名每月所食口分仍照常得给事》,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初九日,档案号:奏销档05-13-002-000956-009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24页。
3于善浦:《光绪皇帝的珍妃》后记。
中不妥,带走也不妥。因而传令将珍妃投入乐守堂后西所井中。诸老太监闻言均已回避。小太监崔玉贵不敢远离,太后生气说:‘玉贵把她推下去,你们都该杀。’崔玉贵不敢违抗,竟将珍妃推落井中。”1
第二条是曾经侍奉过恪顺皇贵妃的白姓宫女所说:“至光绪二十六年庚子,拳匪之变,慈禧乃令崔玉贵推珍妃入宁寿宫后井中,从之者尚有一宫女及一太监。时珍妃已迁于景祺阁小屋,入井前一夕,慈禧尚召妃朝见,谓:‘现今江山已失大半,皆汝所致,吾必令汝死。’妃愤曰:‘随便办好了。’翌日,即推之入井。”2
第三条是太监唐冠卿所说:“庚子七月十九日,联军入京……时甫过午,予在后门休憩。突觇慈禧后自内出,身后并无人随侍,私揣将赴颐和轩,遂趋前扶持。酒至乐寿堂右,后竟循西廊行,予颇惊愕,启曰:‘老佛爷何处去?’曰:‘汝勿须问,随余行可也。’及抵角门转湾处,遽曰:‘汝可在颐和轩廊上守候,如有人窥视,枪击毋恤。’予方骇异间,崔玉桂来,扶后出角门西去,窃意将或殉难也,然亦未敢启问。少顷,闻珍妃至,请安毕,并祝老祖宗吉祥。后曰:‘现在还成话么,义和拳捣乱,洋人进京,怎么办呢?”继语音渐微,哝哝莫辨,忽闻大声曰:‘我们娘儿们跳井吧!’妃哭求恩典,且云,未犯重大罪名。后曰:‘不管有无罪名,难道留我们遭洋人毒手么?你先下去,我也下去。”妃叩首哀恳。旋闻后呼玉桂。桂谓妃曰:‘请主儿遵旨吧!’妃曰:‘汝何亦逼迫我耶!”桂曰:‘主儿下去,我还下去呢!”妃怒曰:‘汝不配!’予聆至此,已木立神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