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57节(2 / 5)

04-01-14-0008-02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奏为入入旗户籍养赡事》,乾隆五十八年九月十九日,档案号:05-0448-04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是孩童之母金氏撒泼与轿夫扭打、口角。范氏坐在轿中,“以轿夫失错解说,言语过激”,而孩童之母金氏则说“你底下人碰伤了孩子,你还座在轿里,无礼说人”,于是动手扑向范氏,扭打在一起。范氏自认为失了体面,一气之下,乘轿前往吴县衙门,自称被孩童之母金氏“殴抢”。知县派人劝范氏先行回家。范氏回家之后,柏士彩知晓此事,又往告江苏布政使安宁。安宁派人查询,了解事情情况之后,准备判孩童之父沈四重责三十板,并且让沈四和其妻金氏向柏士彩家认错服罪。本来事件到此应完结,结果柏士彩突然又称“失去金簪二枝珠子四棵”,要求沈四一家赔偿。苏州织造图拉了解前后情况之后,认为这是柏士彩有意进行的勒索,而且沈四只是个“卖糕穷民”,哪里赔得起这个钱,1很可能引发人命,被外人广传,所以图拉急忙知会安宁,让柏士彩息事宁人。事情呈报到高宗处,高宗朱批说道:“速催其回京可也。”2恰好在此时,范氏又在苏州偶发旧疾,无法回京,暂行医治养病。最终,范氏在八月初基本痊愈,于是柏士彩一家便结束了回乡探亲的行程,在八月十二日启程返回京城。3

[入宫背景]

如上可知,怡嫔是作为民籍汉人之女被送入宫中之后,被高宗纳为后宫主位。从时间上来看,怡嫔可能是在乾隆朝初年即被送入宫中。

[宫廷生活]

由于目前已知的资料有限,故而对于怡嫔在宫廷内的具体情况不甚清楚。从其民籍汉人之女的身份来推断,她在乾隆朝初年入宫时,可能只是常在位分。乾隆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高宗曾经下令将后宫内的两位常在晋封为贵人,当时潜邸出身的常在愉贵妃和婉贵妃已经在同年五月十一日(一说十二日)晋封为贵人,所以十一月二十四日晋封的这两位常在应该均为高宗即位之后收入后宫,其中可能即包括怡嫔,至于另外一位,则可能是秀贵

——————————

1谨按,根据图拉奏折内所说:“奴才又加细访沈四夫妇,并未敢抢匿,亦系实情。”

2《奏为约束内庭主见之父母不严自请议处事》,乾隆八年六月十六日,档案号:04-01-01~0103-02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奏报差妥家人护送范氏起程回京日期事》,乾隆八年八月十二日,档案号:04-01-12-0035-02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人。1乾隆六年,怡嫔晋位为嫔,其家族亦編入八旗,可见怡嫔比较受到高宗宠爱。

[封谥释义]

怡嫔的封号为“怡”,满文为“urgun”2,意为“喜庆”“吉庆”。

六、白贵人

[简介]

高宗白贵人,原民籍后人正黄旗包衣柏氏(柏氏、柏佳氏),柏士彩之女,高宗怡嫔之妹。雍正八年六月十七日生。乾隆十年入宫,封为白常在。乾隆五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晋封为白贵人。嘉庆八年(1803年)薨逝,年七十四岁。嘉庆十年三月十七日,奉安裕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高宗白贵人是高宗怡嫔之妹,亦出身民籍汉人。其家世可以参考高宗怡嫔条。

[入宫背景]

根据档案,“宜品(怡嫔)娘娘于乾隆七年奉旨入旗,于二十二年五月薨逝。常在娘娘于乾隆十年进宫。父柏士彩于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病故,嫡母范氏于乾隆二十四年二月病故,生母张氏于五十四年八月病故”。6可知在白贵人入宫时,其家族已经被编入八旗,属于正黄旗包衣佐领下人。所以,白贵人可能是在入旗之后,作为正黄旗包衣出身的秀女,参加挑选内务府秀女时被选中入宫,与其姐怡嫔有较大不同。但是,因为她们终究是姐妹,所以此处仍将其归在特殊方法入宫的大类内。另外,因为档案指代不同,尚不清楚档案中提到的“生母张氏”只是白贵人之生母还是怡嫔和白贵人共同之生母。

[宫廷生活]

白贵人在乾隆十年入宫后被封为白常在,之后一直处于常在位分,直到

————————————

1《为著将二常在封贵人应行之事交内务府办理事》,乾隆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档案号:003-18-009-000005-000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2《呈各皇帝位下妃嫔清单》,道光二年,档案号:03-2817-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为正黄旗宜品常在娘娘及家人入旗清册》,乾隆五十八年,档案号:05-0448-06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乾隆五十九年才晋为贵人,最终在嘉庆八年薨逝。

七、庆恭皇贵妃

[简介]

高宗庆恭皇贵妃,原民籍后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