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玄孙奉恩辅国公富增为嫡夫人。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讷礼可能比继皇后年长不少。而奉恩辅国公富增生于康熙三十一年,在乾隆十六年去世,其嫡夫人应该与其年纪相仿,故而继皇后可能在讷尔布的子女之中排行比较靠后。
继皇后出身辉发国主旁支,拥有世管佐领,如孝诚仁皇后条所述,在清初的旗人社会中,尤其注重“国主后裔”以及“世管佐领”,将其视为女真旧族势力的代表,是衡量门第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随着入关之后情况的变化,这种推崇“国主后裔”的习惯逐渐减弱,而更多地以“爵位”和“官员品级”来衡量门第。继皇后家族虽然为国主后裔,但是在入关战争中没有立下军功,未能获得世爵世职,在仕宦上,最高也只仕至副都统,其门第虽然还能保持在世家范围内,却已经略显颓势。
在继皇后被晋封为皇贵妃,并被册立为皇后之后,其家族作为“后族”,从镶蓝旗满洲被抬入正黄旗满洲,获得承恩侯爵位。继皇后之侄讷苏肯也被高宗派到边疆历练,准备在之后加以重用,似乎其家族复兴指日可待。但是,随着继皇后在乾隆三十年发生变故,这些恩荣也瞬间失去。获封的承恩侯爵位被剥夺,抬入正黄旗的佐领不仅被勒令退回原旗,顺带连世管的身份亦被剥夺,失去世袭性,成为公中佐领,这也导致继皇后家族就此彻底没落。1
[入宫背景]
根据《奏销档》记载,继皇后作为八旗秀女,按照当时的习惯,原本要在雍正十一年冬季入宫参选。由于当时天气寒冷,世宗下达旨意,延至明年春季再行选看。雍正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继皇后入宫参选。2三月,总管内务府大臣等褶内称,“雍正十二年二月初四日,宫殿监督领侍苏培盛奉旨:镶蓝旗讷礼佐领下原任佐领讷尔布之女,著指与宝亲王为侧福晋。”3由此可知,继皇后在二月初四日被世宗直接指与高宗作为侧福晋。同样根据《奏销档》中总管内务府大臣等褶内称:“本年十一月初八日,和硕宝亲王娶侧福晋。”4可知继皇后在当年十一月初八日入宫成婚。
根据清中叶以来宫廷的习惯,对于身份比较重要之皇子,皇帝一般会特地从八旗秀女中挑选出身较好或身份特殊者,直接指婚为侧福晋。这些直接指婚的侧福晋与使女出身的侧福晋、格格地位有相当的差距。对于未来帝位的继承人,世宗先在二月初四日将出身外八旗旧世家的继皇后指婚与高宗为侧福晋,又将出身内务府包衣却为当朝新贵的慧贤皇贵妃从高宗使女中超拔为侧福晋,可能是希望高宗能够同时兼具“旧族”和“新贵”两方面的协助。
[宫廷生活]
继皇后嫁入宫廷之后,在高宗潜邸一直处于侧福晋的身份,未能生下子女。高宗即位之后,同样作为没有生育的侧福晋,慧贤皇贵妃直接获封贵妃之位,而继皇后则排在其次,获得妃位。之后在乾隆十年随同其他主要主位一起晋位,并未显示出特别的恩宠。而在乾隆十三年孝贤纯皇后崩逝之后,继皇后的地位逐渐变得微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