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卫长公主 第267节(2 / 3)

亲密亲密,增加感情!”

“……”乌桓贵族一开始还挺开心,觉得刘彻对他们很重视,后面听说霍去病作陪,脸色一白。

大汉天子也不必对他们这般重视,他们担心与霍去病吃一顿饭,减寿十年。

霍去病假装没看到,笑嘻嘻地向他们拱了拱手,“我一定好好招待诸位!”

乌桓贵族们面上表情更僵了,挤出干笑,不敢反驳。

刘珏眼含艳羡,她还需要努力,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霍去病一半的威名。

……

乌桓贵族们到驿站休息后,刘彻允许他们在长安休息三日再返回,好好见识长安的繁荣,意识到草原与大汉的剧烈差距,才能熄灭野心,好好效忠大汉。

乌桓贵族可不敢耽搁,次日就接连离开长安,溜得比兔子还快,看架势,似乎担心慢一步就没了呼吸似的。

第141章 那朕的故事要多润色戏说一番!

乌桓贵族回去后,腰杆子强硬了不少,恨不得明日就将刘彻、刘瑶所需的京观弄好,第三天将边市开了,然后开启买买买,纵横草原,当东胡内部的话事人。

但是这个消息对于东胡的其他部族就有些刺耳了,尤其与乌桓有些不对付的鲜卑。

之前大家一起被匈奴打压,双方虽然以前是同一个祖宗,但是后来毕竟也分家了,可现在乌桓抢先抱上汉人的大腿,他们落后了一程,这一步慢,步步慢啊。

现在鲜卑虽说也归顺了,他们自认不比乌桓差,别说没有得到汉天子的召见,连个嘉奖旨意都没有,待遇压根不能与乌桓比。

加上乌桓人又在鲜卑人面前嘚瑟,诉说长安的繁华,还有汉天子的重视、连匈奴煞星霍去病都对他们以礼相待。

鲜卑人越听心里越酸,越想眼睛越红,鲜卑贵族们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

乌桓人不是宣扬汉天子看重他们,若是圆满完成了匈奴京观之事,就开放乌桓边市吗?

反正砍匈奴人头有钱拿,汉天子也没有禁止其他部落抢活,他们也要赚钱,他们鲜卑人的勇猛不亚于乌桓。

就这样,竖年,边塞稍微暖和时,乌桓人与鲜卑人开始在塞北抢活干,你争我夺,互相使绊子,让静谧了一冬的草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不过这个热闹,是对于看热闹的边塞军民,对于草原部落,却是遭了大灾,本身游牧民族骨子里就带着掠夺、嗜血,虽说刘彻之前下旨,说只清理不归顺汉族的人,可是在某些乌桓人、鲜卑人眼里,脑袋砍下来,难道脑门上还刻着“归顺”或者“不归顺”?

为此,之前许多许多舍不得草场的归顺部族为了安全,不得不举族迁移到边塞郡城附近,距离边城有些远的部落,纷纷在驻地周围挂上汉廷龙旗,防止被乌桓、鲜卑那些人给偷袭,全族被割脑袋。

看到鲜卑人、乌桓人这般“努力”,之前归顺汉廷的匈奴别部羌族、丁零这些也跟着抢活,想要以此作为功劳,得到汉廷的重用和青睐。

一些匈奴部落信不过汉廷,为了避祸,不敢待在漠北,带着族人迁移到西域,粗略估算,此番逃到西域的部落大概有二十万规模,然后鲜卑、乌桓、羌族这些人见状,也不客气,既然跑到西域,说明与汉廷不是一条心,根据汉天子的诏令,可以筑京观。

就这样……

漠北的热闹又联动到西域。

鲜卑族、乌桓族、羌族等人对于抢占西域地盘没兴趣,但是接着清理匈奴人的借口,趁机捞钱、打劫的心思还是有的,并且还落到实处,有时候顺便趁机也捞几个西域脑袋冲数。

西域的那些小国麻了,他们搞不懂,此事与他们有什么关系,怎么会连西域都牵连到,那些鲜卑人、乌桓人是不是看他们过的好,故意趁火打劫。

不管是何根源,但是现今他们西域被那群胡人搅的天翻地覆,连商路都影响到了,三天两头就有西域商人向那些西域国王诉苦,说他们被胡人给打劫了,不仅损失了财物,有的连命都保不住。

一次、两次,还能忍受,可是时间长了,那些人就连国王的商队都敢碰,而且和那些游牧民族压根说不清道理,对方拿着汉天子当令箭,将一切过错都推到匈奴人头上,甚至还指责西域各国包庇匈奴人,给汉廷作对。

西域各国听得差点晕厥。

什么叫他们包庇匈奴!

他们也讨厌匈奴,之前匈奴势大的时候,他们西域就被压榨,这点谁也没忘,哪国没被匈奴人欺负过,匈奴跑到西域地盘,他们也没办法,西域多小国,许多小国压根打不过匈奴,再说西域太大,不是乌孙、大宛这种大国,也支撑不了打仗,匈奴人随便压过来一次,小国就国破家亡了。

西域各国见与那些草原人说不清道理,打又打不过他们,纷纷派使者给边郡太守送信,让他们管管那些草原人,边郡太守嘴上安抚的挺好,说是派人细心查探一番,确认事实,才能向天子奏禀。

乌桓人、鲜卑人、羌人那边接到问询后,自然矢口否认,并且还指责西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