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84章(2 / 2)

门和他交朋友的差点把他家的门槛都踏破。

因为王叔父连馆阁之职都能拒绝,朝廷生怕他什麽时候辞官不干,想着法儿的给他升官,直到他答应任直集贤院、知制诰才算作罢。

接受了就好,接受了就不担心他辞官不干了。

当然,当时接受是接受了,最後还是没留住。

王叔父和王小雱已经走两年多了,不知道守孝的三年之期过去会不会回京。

大宋没有新科进士直接进馆阁的前例,就算要进馆阁也得先在别的职位上干一段时间在後去考,通过考核才能被征召入内当最末等的修勘。

正常情况下馆职人员的升迁就是按等递进,先干挑错别字之类的杂活儿,然後再负责书籍编纂、勘阅,最後才能升到管理馆阁。

再往上啊,那就得去别的实权衙门了。

他这前头没有任何其他官职,哦,有个为期不到两个月的监察御史的职位,还有一半的时间都花在路上,正经当御史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

前面没有任何能说出口的资历,回京就想让他进馆阁,官家未免太看得起他。

幸好政事堂的相公们把官家拦住了,不然他非得被朝臣喷死不可。

馆职清贵,他也是读书人,是读书人就会对那地方心动,但是自知之明是个好东西,不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三馆一阁是卷王的天堂,同样也是咸鱼的天堂,卷王和咸鱼都能在那里快乐任职,想卷可以一路冲到政事堂当宰相,不想卷可以一辈子留在那儿。

大宋最早的馆阁选址在右长庆门东北,但是那地方太靠近大街吵的很,衙门房宅老破小也不适合藏书,于是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的太宗皇帝就亲自选址设计了新的三馆用于藏书,也就是现在的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

就衙门条件来看,三馆的工作环境比其他衙门好了不知道多少倍,连开封府衙门都没法和那边比。

好的工作环境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尤其是馆阁里埋头故纸堆里的工作,对于爱书之辈完全可以一辈子留在那儿不出来。

当宰相要操心劳累,修书不光没那麽多勾心斗角,还能干他们喜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