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7 仙瑛的人马(2 / 2)

然不能明目张胆掛名「编剧。」

不过,规则并没有具体限制老师「指导」的范围。她耳闻不少案例。比如说,有老师用「协力製作」的形式去避开「独立书写」的嫌疑。

她仍记得该年度的情形:学生结结巴巴背出「古典式」的台词,乍听之下会以为是几世纪前的人穿越到现代。但学生驾驭不了抑扬格律的重音与节奏,唸得一蹋糊涂,评审们都忍不住窃笑,偷偷看向「过度热忱」的指导老师。那位「指导」老师只能双臂抱胸,表面维持严师的形象,实则尷尬得想挖洞鑽。

儘管如此,仍没有任何老师说什么多馀话,单就同学的演技与背台词的熟悉程度评分。「共笔」编剧遂成某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没人敢得罪不同校的老师同事。毕竟,这些英文科老师,比起忍受学生胡乱编写文法错误百出、语言僵硬的剧本,寧可看学生像鸚鵡一样一字一句如实背诵让「专业」人士「润饰」过的剧本。

美瑛老师额外招募一批有热忱的幕后人员。编剧方面,她找了几位对改写剧本有兴趣,又想练英文的学生,直接就格林版的原文进行改写。

反正她已经亲自动手了,这些编剧组的同学基本上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无论做得好不好,都不会影响演员拿到手的脚本的品质。

另外,美瑛带队观察下来,发现那些花巧思在小道具或佈景设计的队伍,通常都能获得不错的印象分数(虽不直接影响演技或剧本改编方面的评比。)她就让一些想充实学习歷程档案,演技却差、英文也讲不好的同学来分一杯羹,充当製作道具、张罗服装、化妆的幕后人员。

宣传显然奏效,成功吸引一些对社课没兴趣的「回家社」、假认真的「补习社」、或社团活动时间弹性(说穿,就是拿社课当幌子,去那边打混摸鱼)的「自由参加社」的同学们,抽空过来做事:就算掛名也好,出席时间不固定也罢,反正只要有空,哪怕是来边吃小点心,边缝缝补补、拿支水彩笔涂涂抹抹敷衍了事,都对剧团带来贡献──这些同学理应被赋予把这段经歷「写在学习歷程档案」的权力。

无论如何,美瑛总算成功募集一支能带去夺冠的队伍──thesegirlsare

alltheeen’swon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