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6章 闺房乐趣(2)(1 / 2)

坐轮船可以多带行李物件,罗家坐招商局客轮搬到南京。丁信诚听罗太太的话,添购了普通的必需家具和器皿用品。结婚照,签名绸的镜框,是丁信诚和罗苡卧室的纪念装饰品。客室的壁上,挂出了罗苡父亲生前所书的“还我山河”大字横幅。丁信诚以前看过这遗墨,曾赞赏它书法有体育家的气魄,笔力雄浑,刚劲潇洒,透现爱国赤诚。

住所安顿好,丁信诚从公司集体宿舍迁居到新房。他又到公司人事室把他的职工卡上通信地址,从上海小徐寓所更改为南京现址。同时,他和罗苡各写信把新住址通告师长、朋友、同学。

丁信诚怕管家事,他把全部存款交给了罗太太。他说:“妈妈,我以后每月工资,交给您老人家,我只留五元钱做零花。”

罗太太主持小家庭家政,量入为出,日子过得很清贫、恬淡、安定、快乐、和睦。丁小开觉得有财有势的人,终日孳孳为利,耿耿为权,心力交瘁,患得患失,生活不一定快乐。自己没有财势的困扰,却有个贤惠知心的妻子,闺房情趣,是多么幸福。

新婚燕尔,夫妻恩爱,情话绵绵。丁信诚下班回来,或短时出差返家,他一个人,决不出户。

罗苡到南京有一个多月,丁信诚没有接触过书本。有一晚,她在卧室温柔地说:“信诚,你近来很少时间看书。”他说:

“同你在一起,我不想看书。”她说:“我希望你看书,人生需要学习,学习丰富人生。做人,对生活要知足,知足者常乐。对学习则不能知足,学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能丢离外语、化学专业……”

他听她劝告,把结婚中断的读书时间夺过来,每天读书一个半小时。出差外地,也手携一卷,再不休辍。

为了让丁信诚在家专心读书,家务劳动,罗苡都不要他插手。书架上摆满图书,写字台及文房四宝,保持清洁齐整,丁小开看书,她们母女决不打扰。

和丁信诚最相好的同事袁会计,是光顾他新居最先的一个,也是最常来的一个。他很尊敬和他也谈得来的罗苡。他是个没有恋爱对象的未婚者,他内心羡慕丁信诚的家庭。轮休假日,丁信诚在家休息。他看化学书籍,感到乏味,想换本小说阅读,他偶然翻阅罗家藏书,书堆内夹有四本相集。他拿出来看,相片中有罗苡的、她父母的和其他人的。他特别留意看有罗苡画面的相片,其中有她童年的、少年的、成人的、个人的、与人合影的。另有几张是罗苡在不同年龄和父母一起照的合家欢相片。相片上罗苡的父亲身体健壮,英姿俊爽,富男性美。信诚看了相片,想起罗苡在婚前和他谈过的身世,曾说过他父亲的灵柩暂厝在会馆殡舍。婚后,大家都没有提起过这件事。相片看完,他有了主意。

晚餐后,全家人闲话家常,丁信诚把他上午想好的主意和罗太太说:“岳父灵柩,停放在会馆,存放期最多三年,不是长久之计,是不是在南京买块坟地落葬?入土为安。南京离上海近,将来扫墓也是方便的。”罗太太说:“信诚,感激你关心,死者灵柩,东北是回不去了,他也不会甘心埋骨在日本人统治下的故乡。运到南京来入土为好,了却一桩心事。”

丁信诚托人介绍购买了墓地,陪着罗太太看过几个地方,最后选中一处买下,墓地在离南京有二十多公里的栖霞山。丁信诚请石工镌刻了墓碑,又向罗太太要了寄柩证,邮寄上海与新绥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新运公司,委托他们代办领柩搬运交木船运南京。

罗先生灵柩运到墓地。罗太太和罗苡流着眼泪看着雇工们挖坑,灵柩入土,又引起了因国难丧失亲人的悲痛。

土埋灵柩完毕,竖了墓碑。罗太太和丁信诚夫妇献花,同立墓前,肃然鞠躬,静默志哀。

在南京安居的丁信诚夫妇和罗太太,逢丁小开假日,如天气晴朗,就举家游览当地名胜古迹: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鸡鸣寺、玄武湖、莫愁湖、雨花台等地。

三个月后的一天榜晚,丁信诚从外地出差回来,罗苡起身拟为他准备晚餐,忽觉恶心欲呕。丁信诚说:“罗苡,你看起来不大好。”罗苡说:“我生了怪病。”丁信诚立刻神情紧张焦灼地说:“生怪病?你在哪个医院看的?会不会是误诊?我马上同你到鼓楼大医院去看,究竟是啥个病?有病就要快医,不能拖。罗苡,你要不要换衣裳,即刻就走?”罗苡看着他慌张心急,内心暗笑着说:“你刚回来,夜饭还没有吃,再说医院看病时间已过。”丁信诚说:“我们挂急珍号、特诊号。”

丁信诚忙找到罗太太说:“妈妈,你拿0元钱给我,我同罗苡去看病。”罗太太说:“刚刚小苡还好好的,会有急病?”丁信诚说:“罗苡讲,她不舒服,生怪病,我要同她去医院。”

罗太太来到客厅,却见罗苡正坐在沙发上微笑,罗太太说:“信诚,我知道了,罗苡是患了男人不会生的病。”丁信诚说:“那么说,是妇科怪病,我同她到妇科专门医院去。”罗太太学沪语说:“罗苡,有‘嘞’(沪语作‘了’字解)喜啦。”“拉稀啦,这不算是怪病,不过,也要医。不管怪病也好,拉稀也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