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在北宋当名医 第51节(2 / 3)

拔去的怯懦感,渐渐地有所好转。

这日,阿旭看许黟在挑选药材,忍不住地开口询问:“郎君,这些杏仁为什么不要了?”

许黟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缓缓问道:“药材的品质有好坏之分,你看这两颗杏仁有什么不同之处?”

阿旭低头看着许黟递到他面前的两颗杏仁,其中一颗偏长些,颜色有些暗,薄薄扁扁的。另外一颗短而圆,尾处是尖的,看着要比前面那颗厚实,模样像是一颗好看的桃子。

他观察不出来哪颗好坏,就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

许黟听他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口语清晰,一改之前唯唯诺诺的样子,不觉挑动眉梢。

这阿旭没有开蒙,还不识字,但他这几日的表现很不错,看着他整理药材,都会过来帮忙。这会听着他用通俗的话将不同之处说出来,让许黟不禁想到,这孩子是不是有些天赋。

待他说完,许黟勾唇道:“确实如此,这两颗杏仁中,长而扁的品质差着,碾碎看里面的肉质发黄,药性就会差不少。而这颗圆而饱满的,里面肉质白,便是上好的杏仁。”

一副汤药中,用的药材好坏,能决定药效一二。好的药材煮出来的药汤,兴许能事半功倍,而不好的嘛……恐怕多喝几副药汤,才能达到上者一汤的药效。

许黟把品质一般的杏仁挑出来,却没有丢弃。只要是药材,虽品质差些,但也不是一无是处。

一些没钱吃药的人家,若是生病买不起好的药材,这差些的药材,能救他们的命。

许黟让阿旭把不好的药材收起来,用黄麻纸包好放到旁边。

涉及到药材的事,许黟向来谨慎,他还不确定阿旭有没有这个天赋,不打算让他接触太多,只让他在一旁看着,需要的时候,搭把手就可以。

阿旭便站在一旁,垂眼认真地看着许黟如何制药材的。

有些药材需要经过炒制、蒸晒、浸泡等步骤后,才能形成相对应的药性。这些步骤都很关键,许黟从来都不会让别人插手。

炮制的过程里,许黟见阿旭感兴趣的话,就会开口说几句,解释为什么要炮制,怎么炮制,炮制后会有什么样的药性。

说罢,他还会问阿旭,你听得懂吗。

阿旭大多数都是摇头的,他懂得太少了。听不懂时,会忍不住地面红耳赤,本能地担心许黟会不会嫌弃他笨。

许黟哑然,决定暂时把教阿旭认中药材的事放一边。

次日。

许黟独自出门去了一趟书肆,在书肆里挑选适合初学者用的文房四宝。

纸张是最便宜的黄竹纸,书写会化开墨迹,可价格实惠,一刀黄竹纸只要二十多文,毛笔是十几文一根的普通毫毛,墨铤和砚台,用的自然也是最便宜的。

虽然差些,对开蒙期的孩子来说够用了。

买好放到背着的书箱中,回去路上,许黟遇到杨娘子带着杨荣来寻他。

杨荣见着许黟,蹦蹦哒哒地跑过来,高兴地喊着:“许大夫!”

他脸上洋溢着笑容,喊完人就惦记着许黟家里的小黄,问他可以去家里跟小黄玩吗。

“荣哥儿要是乐意,可跟我过去,我正要去家里。”许黟看着他,温和说。

杨娘子闻言,嗔了杨荣一眼,无奈道:“你这孩子就是不省心。”说着她便跟许黟说她过来的用意。

“今日过来找许大夫,是我家夫君身体不适……”

原是杨官人这两日去府城归来,不知如何总是口渴,本以为是吃多油腻的吃食,就吃了几回消食丸,可效果不佳,依旧口渴难耐。

这时,杨娘子察觉出不对来。

以前杨官人也有过口干的情况,吃些小柴胡汤就好了,这次吃了小柴胡汤没有用,吃许黟制的消食丸也是没用。便说要过来请许黟去家中一趟,给杨官人诊断下是何病因。

对于口干口渴的辩证中,中医里就有诸多病因会导致这样的症状出现。

光凭杨娘子这几句话,许黟并不能判断出杨官人是因何病引起的。

许黟道:“杨娘子莫急,我先去家一趟,将药箱取来。”

杨娘子缓缓曲身,朝许黟行了个小礼,说道:“麻烦许大夫了。”

见许黟要走,杨荣说道:“我要跟许大夫去,我还没见到许大夫家里的小黄,它要是忘了我怎么办?”

他跟着杨娘子出来的时候,还特意跑去找了两块肉干,就想哄小黄玩。

这会许黟要走了,他自然也想跟着去。

杨娘子拗不过他的催唤,后面三人一同往许家的方向过去。

到家时,杨娘子见到院子里的小孩懵了,她可没听说许家还有别的孩子。

不过她没多问,只静静站在院子里等着。

杨荣一到许家就跑着去找小黄,在看到阿锦时愣住,有点疑惑地问:“你谁呀?”

阿锦抿嘴:“你是谁?”

她如今穿着好看的褙子罗裙,枯燥的头发用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