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第二天是周六,不用上课。
&esp;&esp;江少轩便回了一趟家。
&esp;&esp;早逝的父母,在市郊留了三亩薄田和一个破院子给他。
&esp;&esp;说是市郊,但坐巴士还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交通也不是特别方便。
&esp;&esp;所以江少轩一上大学便选择了住校。
&esp;&esp;院子虽然有些破,但是很大。
&esp;&esp;八丈长宽的一大块地皮上只建了一座二层小楼。
&esp;&esp;据舅舅说他们家当时是村里最早建了这种小楼的人家,曾经还挺辉煌。
&esp;&esp;由于刚穿过来就忙着找挣钱的门道儿,这是江少轩穿越后第一次回家。
&esp;&esp;推开有些陈旧的院门,里面看上去还挺有条理,有菜园,有苗圃和小花园,但因为太大依然显得有些空旷。
&esp;&esp;院子中央只有通往主建筑的路面铺了方砖,其他地方被铺成了水泥地。
&esp;&esp;江少轩打开门走进去,发现里面收拾的也很干净,根本不像这么多天没人住的样子。
&esp;&esp;此时房间里陈旧的家具被冬日的阳光镀上一层朦胧的光圈。
&esp;&esp;像一幅上古的油画似的,倒还满有几分温馨的味道。
&esp;&esp;这里是原主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是他在这个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家!
&esp;&esp;虽然和前世一样,江少轩这一世依然是个孤苦伶仃,但又分明有了许多的不同。
&esp;&esp;至少他的青少年时代还是比较幸福的,父母和长辈们都给了他满满的爱。
&esp;&esp;“轩娃子回来啦?”
&esp;&esp;江少轩刚把手里提着的手提袋放到客厅的茶几上,就听到门外传来一道洪亮的招呼声。
&esp;&esp;“唉,大伯来啦~”
&esp;&esp;来人正是平日里帮他料理菜园苗圃的伯父。
&esp;&esp;“怎么这么晚回来?吃早饭了没有?”
&esp;&esp;大伯站在院子门口也不进门,声若洪钟地跟他喊道。
&esp;&esp;“我吃了回来的~大伯这是要去哪儿?”
&esp;&esp;江少轩从房子里走出来,热情地跟大伯说话。
&esp;&esp;“嗯,我的那辆机动三轮车坏了,借你三叔的车拉点儿东西,你要没吃饭,我就叫你伯母给你做去。”
&esp;&esp;“不用不用,您说车子坏了,怎么回事?需要我帮忙吗?”
&esp;&esp;江少轩说话间已经来到大门口,这个伯父是他父亲舅舅的儿子,算是父亲的表哥。
&esp;&esp;俗话说一表三不亲,但是父母因车祸去世以后,这位大伯对他却一直非常照顾。
&esp;&esp;虽然没给他什么经济上的帮助,但所有能出力的活他都帮江少轩干完了。
&esp;&esp;就像这些菜园苗圃和父母留给他的三亩田地。
&esp;&esp;所以在他心里,这人就是他的亲伯父。
&esp;&esp;“车子没事儿,给你表哥去修了,我走了,你记得好好吃饭,缺啥去家里拿。”
&esp;&esp;说完便扛着铁锹抬脚往来时的路上走去,但刚走了两步又回头道:
&esp;&esp;“前几天听你伯母说你舅舅好像生病了,你别光忙着上学,记得多去看看你舅舅。”
&esp;&esp;“好的,我还一会儿就去看看。”
&esp;&esp;江少轩温顺地答道。
&esp;&esp;看着伯父佝偻着身子走远,江少轩在门口矗立了好一会儿。
&esp;&esp;脑子里努力将舅舅一家的人和事儿都像调档案似的调出来,仔细考量。
&esp;&esp;父母去世以后,江少轩大部分时间是跟着舅舅生活的,直到他16岁以后能自己打工挣钱。
&esp;&esp;不知道为什么,舅舅家很穷,这种穷是一种不愁吃穿,但又拿不出大钱改变现状的穷。
&esp;&esp;大表哥和大表姐按照风俗习惯,早早就成了家,但每家却都不顾计划生育生了三四个孩子。
&esp;&esp;只有小表哥不甘于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本想考个大学翻翻身,结果三年未中,不得已最后去了部队当兵。
&esp;&esp;从小兵蛋子到士官,一转眼也在部队干好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