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族人的原因,单单我一个族人混不出头,那也正常,武进士也不能说明什么,不过据他所,像他这样的武进士和武举出身的贫苦人家子弟不少,都在军中都是多年难以出头,便是像升迁到百户千户这样的职位都难比登天,这就不正常了。"
大周沿袭了前明的军制,但是又有一些变化,武举制在泰和年间曾经时兴过一段时间,但是在广元五年之后就废止了,天平年间只开了一科,元熙年间也只开了两科,一直到元熙二十九年之后,才开始形成定制。
武举每六年一科,时间规制和秋闱春闱相似,但就没有所谓县试府试院试三试制度了,而只有一个县选试,任何人都可以在县选试中去一试身手,只要在县选试中获得通过,便可直接进入武举考比,每年各省直仍然有名额,但和秋闱春闱相比,北方诸省直的武举名额就要比南方高许多,这也就意味着北方民间通过武举获得官身机会更多。
不过无论是各省直的武举还是怨气很大啊,很是替像他族人这样的武举出身子弟打抱不平,大章,非熊,你们俩不是有志留在兵部么日后若是当到兵部武选司郎中,可得要好好琢磨一下咱们军队中武官的遴选机制有没有什么问题,若是有,又该如何改进完善才对,不能让能文善武的人才始终埋没在最下边儿,而让像马夏那等庸庸碌碌的废物却因为是武勋出身身居高位才是。"
冯紫英见范景文是真的有些生气,不得不安抚一番,虽然这口吻倒像是内阁首辅一番。
郑崇俭和王应熊都交换了一下眼色,被冯紫英一下子点穿,两个人都有些不好意思,虽然留兵部是他们俩的愿望,但是在获知杨嗣昌也有意到兵部时,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希望恐怕不大了。
要留六部司院寺的话,一般说来起码是要二甲进士的。
每科留在六部司院寺的名额就那么多,算下了来,基本上留在六部每部的也就二到五人,其中户部和刑部略多,可以有五六个,而吏部、礼部、兵部、工部都不多,一般就是二三人,甚至有些年份都只留一二个,而主要从任职几年以后表现优异的官员中调用。
大理寺和通政司也差不多,都察院和六科略多,像都察院每科选用的进士会在八到十个人左右。
另外就是五军都督府,每年也能选用几人,不过那都是表现最差的才会去五军都督府,许多人宁肯下地方也不愿意去五军都督府,就是觉得在那里纯粹就是浪费光阴,几乎就是一个混吃养老的地方,当然也不乏有谁走大运,突然间被某位大佬相中的时候。
倒是郑崇俭大方一些,坦然道:"紫英,就算是我和非熊能留到兵部,等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yblock;arg0
0
10px
0;border-radi
3px
3px;border1px
lid
f2f2f2;}
show-app2-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g10px
0px;lor3d783f;border-radi
3px
0
0
3px;le-height
22px;}
show-app2-ntent
show-app2-ver{floatleft;arg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ntent
show-app2-detail
p{arg
0;}
dia
(ax-width
768px){show-app2-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y
none;}}
show-app2-ntent
i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