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节(1 / 4)

加入书签

这种基础对于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学生来说甚至难以用‘简薄’来形容,很多读幼儿园的孩子都能做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有条件的家长会送孩子去比较好的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老师往往还能教孩子简单的外语呢。

但在这个时代,那又不同了,这种基础已然不错。

在一个拼音都不普及的时代,也不能要求更多了——几十年后的人熟知的汉语拼音。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中国古代倒是有自己特有的注音方法,只不过那些方法非常复杂,不利于文字普及、扫除文盲。

基于这个原因,已经当时各方面的需要,知识分子这才有了新式拼音的想法。

一开始的时候,对于使用怎样的注音,各家有不同的看法。民国时期有赞成用拉丁字母的,也有赞成用汉语本身的方式多种多样,事实上,在大陆以外的华人,很多都还用的是有别于大陆中国人熟悉的汉语拼音的拼音方法。

不过一切讨论在五十年代划上了句号,经过专家学者研究,领导人拍板,总算得到了一个确定的拼音版本。这个版本使用拉丁字母,同时简洁流畅、容易学习,对于初学幼童来说是很友好的。

而正式开始在学校推行这种拼音方式已经是58年的事情了。

毛思嘉这辈子出生在54年,和她差不多年纪的人倒是学了拼音,可是往前数的一代人呢?只要大她十岁左右,推行汉语拼音的时候就已经十四岁了,这个时间段都快初中毕业了,也就是说已经完成了识字教育,基本上是不会再学拼音的。

不只是比毛思嘉大一些的,就算是毛思嘉的同龄人,拼音也学的不过关!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汉语拼音方案才弄出来推行,很多老师都不会呢!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不能指望能教好学生了——当然,也是因为一开始大家都没有经验,不知道怎样教学才有好的效果。

一开始,大家都在摸索阶段,很有可能是老师糊里糊涂教,学生糊里糊涂学。

就毛思嘉的经验来说,当时教她的小学老师显然就不太懂汉语拼音方案。虽然语文老师貌似是学会了新式的汉语拼音,但在教学生的时候总有一种‘分离’的趋势。即汉语拼音也教,但教认字的时候常常会忘记结合新式汉语拼音,而用原本的教识字办法。

这还是北京呢!作为首都,最先接收到各种中央的决定,各方面的资源都是最好的。如果换到地方的学校去看,新式拼音的学习情况恐怕只会更不尽如人意毛思嘉怀疑,一些偏远一点儿的地区甚至推醒时间都推后了。

倒不一定是中央的决定到的太慢,或者地方领导人不重视!而是老师的问题,没有足够多的会拼音的老师,又怎么教学生呢?

毛思嘉曾经听说恢复高考的时候是要考拼音的,所以刚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年,被耽误了十年的学生们纷纷要突击拼音!这种突击方式学来的东西并不牢靠,以至于高考之后就忘记了。

毕竟拼音是辅助学习汉字的,一群学生本来就会汉字了,再去学拼音,学到之后也没有日常练习、一次次加深印象的机会啊!

也是因为这样,后来这一辈人学习电脑打字的时候,拼音打字非常困难,因为他们已经不记得拼音了。

这个时候的学生,特指北京上海这种集中了全国许多资源的大城市学生,其实是很两极分化的。有一些学生极厉害,其知识面的深度可能是几十年后的精英学生都难以企及的。但更多的学生在学习上非常拿不出手,远不及后世学生的平均水平。

心态、时代、资源等等方面的不同造就了这些差异,所以毛思嘉才觉得郭佩佩这种底子还可以拯救一下——第一,她有这方面的概念,也不用从头启蒙。第二,她能在普遍不学习的情况下学成这样,也说明她这个人在学习上是有自觉性和上进心的,心态上也是可以得。

满足这两点,她也愿意辅导郭佩佩。

毛思嘉给她列出了三千多个常用单词,让她背记。给她用旅游公司的油印设备印了很多三千单词,有的只有中文没有英文,有的只有英文没有中文,总之就是让她中译英、英译中。

这次郭佩佩胸有成竹地来找毛思嘉,说她已经全记住了!毛思嘉就出题考她。随机选了五百个单词,有的出英文、有的出中文,让她在限定时间内进行翻译。现在检查,五百个单词只错了两三个。

看得出来,是真的下了苦功夫的。

毛思嘉肯定了她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又把自己准备的东西拿了出来,是一叠油印的材料:“我截取的一些英文短故事、短文章,都是挑选过的,句子的构成比较简单,单词也不怎么生僻,你拿去背,每天大声朗读,背的话一段两段都可以,看你自己的情况。”

说完又递给了她一盘磁带:“我录的这些短文章的口播,不会读的话跟着读就行了。”

“师父,我不学语法吗?”郭佩佩接过磁带,很小心地收了起来。她在旅游公司也呆了这么久了,当然知道学习语言的一些门道,所以才会这么问。

“语法也是要学的,不过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