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3 / 5)
就在一行人还在就各自的问题进行探讨的时候,他们这在车站半天不走的聚群行为已经引起了车站工作人员的关注与怀疑。
见此,苏有粮也顾不得别的,招呼着大伙儿说道:“那个,几位专家,几位教授,还有旁边这两位来自报社的同志,我知道你们今天特意过来车站接我们是对我闺女苏秋月的看重,但是你们几位也看到了,我们这才刚下火车,也是初来乍到首都,连个住处都还没来得及安顿好的外乡人。所以,不管几位今天过来的目的是什么,能不能也先让我们一家子离开车站,让我们先找个招待所把行李啥的放好了,再给自己收拾得利索点以后,咱们再找个地方好好聊?”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伙儿的同意。
“有粮同志说得对,这总在火车站里头聊天实在是有些影响公共秩序,我们还是先离开车站,找个落脚点再说其他的事情。”一直以来都没顾得上插话的蔡校长站了出来,对苏有粮说道,“粮子你们也别去找什么招待所了,直接来我家就行。”
说着,蔡校长就招呼苏有粮一家跟着自己走。
与此同时,见爸妈那边已经开始提行李了,说话说得是口干舌燥的苏秋月也不愿意继续站在火车站跟这几位老同志继续侃大天了,便也准备离开。
临走前,苏秋月在看到这几位老同志面露不舍的样子以后,想了想,从自己随行的布包里面掏出了纸和笔,唰唰唰几下,先是写下了自己研究出来的那款化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递给了农学院的几位老专家,又将高温反应炉在制作时所需要进行的数据分析写了一部分,又隐藏起了她已经算完的结果递给了庆大数学系的教授们。
苏秋月道:“这是我的新研究,如果您几位有兴趣的话,并愿意提供一间实验室给我的话,那么我会很乐意和你们继续深入聊一聊这一套的研究发明。”
说着,苏秋月又将视线看向首都日报的主编和记者:“明天我会报社拜访,还请你们做好(掏钱的)准备。”
话音刚落,苏秋月就已经跟在一旁等着自己的林七一起,小跑着跟上了苏有粮和田凤娟的脚步,全程都没有回头看向那两拨正捧着自己递过去的纸条而震惊狂喜的教授和专家,也没有理会主编和记者想要给自己先拍一张合影留念的请求。
当然,她也没有告诉他们,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已经“磨刀霍霍”向他们走去。
大概,还有三秒钟就要抵达“战场”这件事了。
在蔡校长的热情招待下, 苏有粮一家三口外加林七这个还处于家庭默认体制内,却属于编外性质的未来姑爷,就这样住进了蔡校长家的老宅, 也就是曾经被充公霸占,后又还回来的那一间跟苏有粮家在大江县时差不多大小的老院子里了。
房子其实没任何问题, 之所以被空着, 也是因为这处有点偏僻, 离蔡校长和蔡老师一家上班上学的地方远了些,所以才没有住在这里。
但这样的话, 倒是便宜了苏有粮一行四个人能在初来乍到首都的时候, 不至于去招待所,能有个落脚的地方。
在跟着蔡校长来到了他家这空着的老房院子以后,一行四个人是都没能歇着, 忙活了好几天才把带来的行李、物件收拾利索,然后这才又将蔡校长一家请了过来, 打算好好整一桌饭菜,以感谢人家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比招待所强太多,住着也方便的房子。
蔡校长和蔡老师以及她爱人和孩子这一家四口, 与苏有粮一家三口关系是早在他们都还生活在大江县那条胡同里当街坊时就建立起来的。其中, 也包括对林七这个当时在大江县时就被街里街坊都知道是小苏家亲戚小伙子的认识。
所以, 在相处起来的时候,彼此之间也没有啥尴尬的氛围,或则是各种酒桌文化上那些虚情假意的对话, 都是实实在在, 不是说说在这一年多没见的时间里,各自生活的如何,发生了啥事儿, 高兴事儿还是麻烦事儿,就是唠唠对方的生活、工作、还有孩子学习的情况……总之,两家人是都吃的不错,聊的不错,心情也都更不错。
八个人的饭桌上,四个男同志里除了蔡校长以外都是不好喝酒的,两个女同志外加苏秋月和蔡老师的孙子小蔡这两个还在上学的学生更是不会喝酒,自然也就没有互相劝酒,说醉话、撒酒疯的事情发生。
只是哪怕不喝酒,在场的人也都不免有些为这不过一年多没见,就在此期间发生的事情而心生感慨。
苏有粮吃得差不多确也没放下筷子,只时不时朝着盘子有一搭没一搭地夹口菜吃的同时,也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拿起桌子上盛着茶水的杯子,敬了一杯蔡校长和蔡老师。
“我也不说虚的,以茶代酒敬蔡校长还有蔡老师你们二位这一杯。”
说这话的时候,苏有粮的语气是无比的郑重:“如果不是蔡校长当年发现了我们家秋月的天分,咱们现在也不可能相聚在首都,还坐在一起吃饭,因为在那之前,我们三口子是从来都没想过日子还能这样过,更没想到我们也真的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来到首都生活。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