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节(1 / 3)

加入书签

至于鲁先生,刘先生倒大方告知,鲁先生离开了北平,在哪里并不知道。

方晴觉得自己的画生不逢时,保不齐这就是一堆废纸了,不免有些沮丧。看到信末刘先生说鲁先生平安,好赖有个好消息。

翻着家里的一摞画稿,方晴不知道是否应该继续下去,若没地方刊登,这样费心费神,还有什么意义?又想起古代那些饿死的才子们,我这也算“怀才不遇”吗?方晴倒把自己逗笑了。

要是郑衍在就好了,原来这种事都是他料理的。

这么久始终没有郑衍的消息——报纸上没有,他个人也没传个消息过来,不晓得他怎么样了。

郑衍也没有和韩益联系——至少韩太太是这么说。方晴偶尔与韩太太见个面,说会子话,或一起逛一逛。方晴真正能聊得来的朋友并不多。

韩太太也说韩益的情况,“这阵子越发地忙了,早早就出门,晚上掌灯才回来,”韩太太笑叹,“政府的大洋真是不好挣!”

韩益春天的时候辞去了远洋船业公司的职务,转而为政府做事。在船业公司不过是顾问,事情毕竟少,如今正经在政府做事,自然就忙了,何况还要在北洋大学堂教课。

方晴安慰韩太太,“年轻时有的忙是福气,要是赋闲在家,就该着急了。”

韩太太笑着点头。

韩太太很喜欢《张巧巧离家》的故事,尤其同情赵艾伦,也是千金小姐一样长大的,没想到婚姻不幸,早早地就香消玉殒。

韩太太拿手帕擦擦眼角,笑道,“故事是好故事,就是太悲了。”

方晴道,“悲剧才有震动人心的力量。”

方晴说起始终没找到报馆肯刊登这些画稿的事,笑道,“古人说文必穷而后工,想必画画儿也是一样的。再这样下去,我离着‘工’的距离不远了。”

韩太太也皱眉替方晴着急。

方晴叹口气,“有时候真是觉得累,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

韩太太也叹口气,“结婚了心里就安定了。我真是不明白你们这些现代女性,你和阿衍年纪也不小了……”

方晴推心置腹地说,“我们不是那种关系。”

韩太太斜着眼看她,“真的不是?”

方晴点点头。

韩太太笑,不信。

方晴笑着摇摇头,不信就不信吧。

又过了些天,韩益的听差送来一个短笺,让方晴第二日下午带着两份画稿去霞飞广场边上的玫瑰咖啡馆,见一位北平来的朋友。

功成与名就

方晴如约而至,一进门便看见韩益和另外一位先生坐着,正在说笑。

看见方晴,韩益略扬一下手。

方晴走过去,韩益和那位先生都站起来,韩益为双方做了介绍。

原来这位看着五大三粗的先生竟然是何静文——一位擅长从女性视角写哀情的作家。方晴一直以为何静文是个眼睛里带着轻愁的小姐呢。

如今何先生是《新生活》杂志的主编——新生活是北平最有影响力的生活类杂志。

方晴微笑着与何先生互道了你好。

韩益帮方晴拉开椅子,又为她叫了加半份奶双份糖的咖啡。

何先生露出一丝暧昧的微笑——友直真是体贴,连这样的细节都知道,想来与方小姐真是很好的“朋友”。

方晴从包里拿出厚厚的稿子。

何先生对《宋敏之入关》赞不绝口,“好是真好,但发在我们这儿有点浪费了。这种稿子适合大报,若是战时发表,力量兴许能赶上一个师。”

方晴笑着道谢,肯把拒绝话说得这么动听,真是个好人。

何先生又看《张巧巧离家》。

看了一会,何先生揉着下巴对方晴笑道,“方小姐竟然把这么中国本土的故事揉进了哥特风,既有中式的古朴厚重,又有哥特的阴暗奇诡,”何先生摇头笑道,“才人伎俩,真不可测。”

方晴有些脸红,“我并不懂什么哥特风。”哥特,方晴虽略有了解,但真没想到揉进自己的画作中。

韩益从画稿中抬起头,笑道,“是与你以往的风格不大一样。”

方晴不要意思说这是“泄愤”之作,便只好笑笑。

“这部画稿,请方小姐允许我们独家刊登……”何先生道。

然后又就稿费、刊期等做了协商,何先生说回头会把合同邮寄过来。方晴这部画稿算是正式找到了买主儿。

商量完正事,何先生看看手表,叹口气道,“出来了,比在北平还忙,我得走了,还约了别人。”

韩益又与何先生说笑了两句,约定过几天去北平的时候,大家一起吃饭。

韩益和方晴一齐送何先生到门口,看他上了黄包车。

韩益看向方晴,“我送你回去吧?”

方晴摇摇头,笑道,“不大来这边,我还想逛一逛。今天真是谢谢你了。”

韩益看着方晴,想问她稿子压了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