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帝王就得行王道 行霸道(求全订)(2 / 4)
才,我对关学更好奇了。”
“贤弟真的感兴趣?”宋元星笑着反问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温和的笑道:“我自然是很感兴趣了。看到兄长这样,我就想学一学了。如果合适的话,那么我就跟着兄长一起学关学。”
“你要是不怕耽误前途的话,那就没问题,我就和你说说。”
“关学乃是北宋庆历之际的大儒申颜、侯可最早开创的,至大儒张载而正式创立的一个学派。因其实际创始人张载先生是关中人,故称‘关学’;又因张载先生世称‘横渠先生’,因此又有‘横渠之学’的称呼。”
“‘关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礼》为用,以孔、孟为法。张载先生曾经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便是先生一直奉行的思想,我们都是先生的信徒。”
听到这句话之后,朱由校的脸色就是一变。
原来这个关学的张载是这个张载,他的关学实在是不了解,可是这几句话朱由校听过呀,这实在是太有名了。
在后世没有人不知道这句话,这简直就是宣言一般的存在。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宋应星非常详细的向朱由校说明了什么是关学。
在听了宋应星的讲述之后,朱由校大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这个所谓的关学,其实就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但其实远不如荀子来的透彻。
说白了关学还是一个理学的学派,只是很多地方不招待见。主张的是气本论,它的“天人合一”、“民胞物与”思想,不仅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反映了他视民如同胞的平等原则。
它还主张恢复井田制,认为井田制可以使百姓贫富均匀,丰衣足食;主张爱护天下所有的人和物,不要贪婪,不许霸占。
这些东西在朱由校看来,唯一可取的就是它朴素的唯物主义价值观,其他的完全不可取。
不过也有让朱由校感到震惊的地方,那就是关学提出了一个让朱由校没有想到的学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本身有自转,由太阳、月亮和其他五颗星宿组成的七曜与地球同时向左旋转,只是因为转速不同而形成了在地面上看,有左旋、右旋。
这其实就是一种地心说,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不过关学不行,它的政策和思想救不了大明。
朱由校看着宋应星,笑着问道:“为什么我觉得荀子的学说更好一些?荀子开篇就说: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在人性问题,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在天道观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复舟’。荀子曾经说过: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
看了一眼朱由校,宋应星眼睛瞪的老大。
他没想到自己认识的这个贤弟,居然如此大胆说自个儿推崇荀子的学说。
要知道现在这个时候,荀子都已经快成为异端了。
大家推崇的是孔孟,在人性方面认为是人性本善,推崇的是理学,推崇的是朱熹,推崇的二程,即便推崇是王阳明,也没有人会去推崇荀子,因为荀子的学说没有市场。
既然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那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是什么?
天灾是帝王失德的预警,如果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那帝王是什么?百官用什么去限制帝王?
如果人性本恶,那么应该用什么去限制这种恶?
用教化,用律法。在荀子的主张之中,隆礼重法。
在荀子看来,人的天然本性是追求利欲的,而礼的作用则在对人的利欲的无限追求作出限制,二者之间不免有冲突。
为了确保公共秩序的正常运转,礼的遵循不免要诉诸于一种强制性。由此,礼转为法。
因此,荀子常有“礼法之枢要”“礼法之大分”的提法,而以礼法并称。
这与“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背道而驰。
虽然没有人会喊出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可这是谁都想要一个特殊待遇,谁都想自己与众不同,谁都想在自己犯罪的时候不会受到处罚,做官的更是如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人会喜欢法家,这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原本帝王应该坚持支持法家,可是却没有。
在儒家壮大之后,彻底占据了主流,把法家的思想关进了笼子里。法律需要靠着帝王的强大来维持。一旦帝王失去了权力,或者权力被削弱,那么帝国的法律就荡然无存。
大明朝建立之初,法律之严苛,执行之到位,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这些年文臣犯罪的后果越来越轻,自然就有更多人会走上这条路。
在这样自私自利的基础上。荀子的思想自然就不合适了。
于是他们开始打压荀子的思想,开始将荀子斥为异端,甚至将荀子赶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