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9节(2 / 3)

加入书签

高兴起来,“恭喜女郎又得良才美玉。”

赵宽则是复杂不已,他这两日天天被先生说教,心都生了胆怯,但一听说先生要留在此处,竟然不跟他们走,他心里还是失望不已。

以后又是他一人直面赵含章和铭伯父了。

唉~~

县衙的位置赵含章和陈荫已经选好了,并不在坞堡之内,而是在外面。

因为坞堡很小,之后他们肯定要扩建的,加上她有意将县城往山的那边靠,让那座山成为新宋县的后门屏障,所以她县衙选在了外面,到时候再把坞堡囊括在内。

陈荫一开始不太乐意,但在看到赵含章计划建设的东西外只能答应了。

因为她要建的东西是真的很多呀。

县衙隔壁是官员们的住所,隔了一条街则是县学,在县学周边是学生和老师们的住处……

总之是很庞大的建筑体系,他这小小的坞堡根本盛不下,更不要说还有居民区和商业街这样的地方。

陈荫答应了,赵含章便带着人去照着图纸去划地盘,直接把县衙和县学给划出来,“先建这两块,拿石灰来,把地圈出来便动工。”

陈荫应了一声,但其实有点儿懵,不知道该先做什么。

还是赵宽和范颖有经验,先是找来工匠测量,确定好以后一边用石灰划线,一边让人在不远处搭建木棚,好给做工的人歇息。

想法碰撞

他们一开始是吩咐士兵,然后以工代赈的公告贴出去,开始有人报名参加,他们便开始用坞堡里的人。

报名参加的人多,但观望的人更多,直到去干活的人不仅能真的吃到一日三餐,还拿到了工钱。

观望的人再也忍不住了,呼啦啦冲上去围住领了工钱出来的人,“怎么还有工钱,不是只包吃住吗?”

对方紧紧的攥住手里的铜钱,脸上却得意洋洋的道:“使君说了,这世上孤家寡人少,拖家带口的多,我们出来干活的自然能吃饱喝足,但家中弱小可怎么办呢?所以使君便让人发我们工钱,只要做得好,每日都能拿到五文到十文不等的工钱。”

他乐呵呵的道:“使君还让人在县衙附近的木棚里开了粮铺,价钱不高,只要拿着做工的条子去,每人每旬都能去买一斗粮。”

一斗粮足够他妻儿吃一旬了,省一些还能剩不少。

有人一听,立即挤出队伍,拔腿就朝招工的工棚而去,其他人反应也不慢,见有人先跑了,纷纷跟着一起跑。

日暮时分,本来已经决定收摊的招工棚也要离开了,看见这么多人跑来,便停下了脚步。

有在附近巡逻的士兵立即带刀上前,不等人靠近便喝道:“干什么的,冲营重罪!”

附近便是他们大军的驻地。

难民们停住了奔跑,却还是在往前走,只是大声道:“我们来应征报名的!”

“对对对,我们也要报名建设我们的新县城。”

士兵们一听,紧绷的神情一松,回头看还坐在工棚里的赵宽等人。

赵宽微微颔首,他们这才放人过去,不过依旧凶巴巴的喝道:“都排好队,谁都不许挤,若是不听话,直接抓了做苦力!”

大家立时不敢往前拥挤了,想要拨开前面的人插进去的也老实了。

赵含章远远的看着,微微点头,扭头和听荷道:“你识字,你也去帮忙,让人把火把点上,人既然来了,那边一起收了。”

“是!”

赵含章翘了翘嘴角,人多力量大,这么多的难民,加上他们的大军,建一座县城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县城已经规划好,第二天,新招收的难民们便跟着全军一起到了野外。

县城将在这一片空旷的土地上建起,因为匈奴自七月入侵,一直到现在才退,所以地里没来得及种冬小麦。

四五个月的时间,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小腿还长了,因为冬天来临,草木有些枯黄。

赵宽等人将人分成一队又一队,一队一百人,由他们下派队主进行管理,而队下又有什,一什领十人,完全按照军队的管理方式来。

十队为一营,这是赵含章规定的,如此可与军队的幢分开。

每一营的营长都是赵含章指派,范颖也领了一营,所以她的队伍里多为女子。

他们要从手底下选出能干的副营长,之后他们便是离开,这些人也有人管理。

而他们之上便是新宋县的县令陈荫。

陈荫没想到自己一个新上任的七品小县令竟然一跃成为了六品偏将和六品刺史记事的长官。

哦,虽然是暂时的,但依旧有点儿打飘,有种站不到实地的感觉。

赵含章似乎成了甩手掌柜,但她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可不少,陈县的消息,各地的消息源源不断的朝这边送。

她每日大半的时间在处理公务,不断的命令从这里下发,着令各郡国及下辖县赈济安抚百姓,收留四处流浪的难民。

同时,她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