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六(1 / 5)

加入书签

铁捲门上升到一半,斜阳就刺得眼睛睁不开。八月,即使是傍晚的夕阳依然拥有很强的杀伤力,尤其是对一个刚从闇黑otel房间出来的纵慾过度的男人来说。

急忙鑽进车里戴上太阳眼镜,发动引擎。车内还遗留前一晚女人的香水味,已经变质了的香水残味闻起来让人感觉彷彿置身在新几内亚的丛林深处。我降下车窗让丛林气味与尚未过度开发的城镇气息互相中和交叉反应,十分鐘后,稍微能够接受这个世界了。然而耳膜内部依然回盪着离去时女人的啜泣声。

并不是第一次让女人哭泣。无论是十七岁的花样少女还是三十岁的太太,被拋弃时的哭泣全都一模一样,都有着引发「再也不想当坏男人」的念头之力量。然而这力量却随着经验递减,在不记得听过第几次的哭泣后变得完全无法引发任何念头,有如闭幕仪式上必须演奏的定型化乐曲。

或许因为这逐次递减的力量同时也逐次磨损我的锐气,以至于镜中的我看起来是那样的疲惫。拨动后视镜对准自己的脸──高挺的鼻樑,有如雕像般深邃的轮廓,我的俊美依旧,但眼神却像七十岁老人那样诉说着彷彿连续睡一百个小时都无法消除的疲劳感。

才二十一岁就玩腻了吗?真悲哀。

忽然很想见见小海。

自从三人一起去海边到现在已经过了一个多月。起初的几天曾打电话给她想知道她究竟有没有「接收」姜珮,但她不接电话,无论行动电话还是打到宿舍都不接。我猜不到她的情况,可能性有很多种。也许她在生我的气、也许她对于爱上我的马子感到愧疚吧、也许她早已和姜珮在一起了根本没空理我、又或许隔天酒醒之后她就将这事儿搁下,忙着打工、乐团、纠集一票同学到处玩去了。

没甚么可急的,迟早会知道,但我内心究竟希望发生哪一种情形呢?如果小海果真和姜珮在一起了,真的会幸福吗?或者在激情一把后头脑清醒像我一样急忙逃开?

她应该不会有和我相同的感觉吧………

过了一个多月我依然无法弄清楚自己对姜珮的恐惧感到底是甚么,愈思考愈觉得莫名其妙。恐惧幸福?恐惧爱情?怕自己陷入爱情中被女人看透、掌控?说起来似乎都与内心的感觉有吻合之处,却又觉得不全然是这样;太多的反省结果就好像拼命为结论找理由似的牵强附会,一点意思也没有。

也许直觉这种事根本就是无法解释的,即使提出再合理的解释也无法证实到底是不是正确答案。

下交流道后开始塞车,在通过第一个十字路口前只能慢吞吞地挪动彷彿消化不良的肠道。终于变暗的天色被陆续点亮的霓虹灯取代,从桃园回台北的一小时车程跨越日夜的分界点,也进入不一样的风景。

在这九○年代的台北人眼中桃园就如同乡下一般;不只桃园,简直可以把台北市以外的地方全都称作「南部」。但我始终相信整个台北县市和桃园总有一天会变成一座巨大城市,绵密的交通网路将整个首都圈紧紧结合在一起,在玻璃管中飞驰的子弹列车直接从西门町通往中正机场只需十分鐘。想像中的未来总是充满科幻味。

想像中的二十一世纪的我会是甚么模样呢………

好不容易终于到了景美,风景又转换成大片的住宅区;愈往郊区方向前进住宅的密度渐低,在经过一所市立小学后沿路都是高墙深院,每一户都相隔大段距离。我在一处丁字路口右转进入私人道路。

不需要停车,只需放慢速度向站在坡道中央的黑衣男子挥手。黑衣人见状立刻跑进路旁岗哨,随即开啟了闸门。

蜿蜒向上的坡道两旁种植了繁茂的无花果树,颇有地中海风情。据说宅邸的男主人为了抚慰女主人的思乡之情,特地派人前去女主人故乡的法国南部取得树苗。记得高中课本有一句:「橘踰淮而北为枳。」相同种子在台北的土地上长出来的无花果树大概与法国南部不同吧?更何况女主人虽然是法裔,但与其说法国她真正的故乡其实是一个名叫蒙地欧(anteo)的美国小镇,男主人比谁都清楚。反正这人的不讲究也不限于这种小事,计较起来就没完了。

坡道的尽头是一座中国南方式样的大宅(与法式果园摆在一起,不讲究的另一个例证)。我在拱型牌坊前下车时另一个黑衣人接手将车开走。这宅邸的工人男的一律穿黑色唐服,女的则穿花俏的欧式女僕装,更突显男主人的怪异情趣。

虽说是「黎家」大院,住在这儿姓黎的只有两人,其馀几十个都是工人。经常有许多亲戚进出往来但他们不住在这儿,对我来说他们都是外人,可在他们眼里住在这儿的几十个工人才是外人。有个「叔公」每次来都嫌工人怠慢,大摇大摆地到处指挥人打扫这里搬动那里,儼然一副「黎家人」模样。

通过穿堂还要再走过一道回廊,出了回廊忽然占据全部视野的是一大块江南式园林造景──假山、庭石、拱桥、枯井,我闭着眼睛也能指点出其中所有事物。

荷花池畔有整座园林唯一的低矮平房,是一间屋顶装饰着蓝色琉璃瓦片的起居室,爸爸花很多时间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